鹤也来多日,今朝认笋舆。
伞斜聊引避,路转亦前驱。
俗远眼宁白,年初顶渐朱。
古囊能背否,胜用小奚奴。

【注释】

问鹤:即《问鹤》,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五言古诗。

鹤也来多日:指贾岛在洛阳时,与韩愈、孟郊等交游。

今朝认笋舆:今朝,昨天。笋舆,竹编的轿子,因轿顶形如竹笋而得名。

伞斜聊引避:伞斜,指伞柄斜插。聊,姑且的意思。引避,引导避开。

路转亦前驱:路转,指道路曲折。亦,副词。前驱,前面开路。

俗远眼宁白:俗,世俗。远,遥远。眼宁白,眼睛明亮洁白。

年初顶渐朱:年初,一年之初。顶,头顶。朱,红色。

古囊能背否:古囊,古代的包袱或袋子。背,携带。否,疑问语气词。

胜用小奚奴:胜,比得上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开成八年)春天的一个清晨。当时诗人在长安西郊的慈恩寺与友人相会。

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与友人们在慈恩寺里相遇的情景。“鹤也来多日”,说明他们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在这里相聚了。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朋友间久别重逢的喜悦心情,又透露出他们之间那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情怀。

第三句“今朝认笋舆”,写的是他们在慈恩寺内相会的情景。这里的“笋”指的是和尚用的竹轿子。贾岛与韩愈、孟郊都是僧人的朋友,他们常在寺庙中聚会。“认笋舆”就是认出那顶竹轿来。这一句诗既写出了他们在寺庙里的活动场所,也暗示了他们在庙宇中聚会的原因,还点出了他们的身份——僧人。

第四句“伞斜聊引避”写的是在寺庙里相遇的情景。贾岛和韩、孟等人在寺庙里相遇,为了不引人注目,就故意把伞斜插在一边,以表示自己是个普通百姓。这一动作虽然显得有些尴尬,但也表明了他们的谨慎。

第五句“路转亦前驱”写的是在寺庙里行走的情况。贾岛和韩、孟等人在寺庙里漫步,不时地回头张望。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担心有人在暗中跟踪他们。这句诗既表现了他们在寺庙里闲庭信步的样子,也暗示了他们的戒备心理。

第六句“俗远眼宁白”是说他们远离世俗,所以眼睛才显得那么明亮洁白。这里的“眼”指的是眼睛。这句诗既表现出他们远离尘世的心境,又强调了他们眼睛的特点。

第七句“年初顶渐朱”写的是自己头上的帽子颜色的变化。贾岛和韩、孟等人在寺庙里闲谈,不时地抬头看着自己的帽子。因为帽顶的颜色逐渐变红,所以他们才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句诗既体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他们各自的心情。

第八句“古囊能背否”写的是他们背着包袱的情形。贾岛和韩、孟等人在寺庙里聊天,有时会放下包袱休息一下。这里的“古囊”指的是古代的包袱或袋子。这句诗既表现了他们在寺庙里休闲的情景,也表达了他们对彼此的关心之意。

最后两句“胜用小奚奴”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贾岛和韩、孟等人在寺庙里相聚,相互陪伴着走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这种友情让他们感到非常珍贵,甚至胜过了使用一个年轻的仆人来伺候自己。这里的“小奚奴”指的是年轻的仆人。这句诗既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展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它通过描绘贾岛、韩愈和孟郊等诗人在寺庙里相聚的情景,展现了他们的友情和生活情趣。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