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
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
得价婆娑重,投闲懒散宜。
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诗句赏析
《安乐泉亭上午憩》一诗解读
- 诗句原文与翻译
- 修竹有风处,道人无事时。诸公难入眼,不用总如眉。得价婆娑重,投闲懒散宜。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
- 译文:竹林中清风徐来,道士悠然自得。各位宾客难以入目,不必皱眉头。物有所值,随意摆弄更合适。三年时间不足道,坚持一百年更长久。
-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 注释:安乐泉、道人、诸公、三年、百年期
- 关键词解释:
- “安乐泉”:地名,可能指诗人居住地附近的一处风景优美的泉水。
- “道人”:道士,古代的修行者,此处指诗人本人。
- “诸公”:众多宾客或官员。
- “得价”:获得价值,引申为物有所值。
- “婆娑”:形容竹子随风摇曳的样子,也比喻人随意自在。
- “投闲”:放下事务,放松心情。
- 赏析
- 诗意表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通过对修竹、清风、道人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氛围。同时,诗人也通过“得价”、“投闲”等字眼,传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 象征意义:竹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的品质。清风则代表着清新、自然的气息。道人则象征着内心的清净与智慧。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描绘了外部的环境,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环境抒发自己的情感。从对环境的赞美到对人生的感慨,诗人的情感层层深入,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 哲理思考:诗中的“三年何足道,坚判百年期”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短暂的时间不值得过多关注,而应该追求长久的价值。这种思想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却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珍惜每一刻,追求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