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湖楼畔梵王宫,门外陂塘尽日风。
来访故人嗟未值,绝怜秋色与谁同。
不遑将母君应叹,始可言诗我未工。
须信梦多因境熟,夜深犹在寺门东。
【注释】
谒客:拜见客人。澄湖楼:即“澄波楼”,在今浙江德清县。梵王宫:佛教谓梵天为“毗卢遮那”佛,以梵王为其化身,故名。门外陂塘:指西湖。风:指秋风。不值:不得志。绝怜:极爱。君应叹:你应当感到惊讶。将母:把母亲带来。君:你。言诗:谈诗。我未工:我的诗还不好。须信:相信。熟:熟悉。东:这里指寺庙的东面,即后门。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时,是诗人夜不成寐,辗转反侧之际,因梦而作。诗人用梦中所见所感之景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自己诗艺未精的心情。全诗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意境清幽、含蓄委婉。
首句写“澄波楼上梵王宫”。诗人由梦而入,由梦而思,首先想到的是“澄波楼畔梵王宫”。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画面啊!“澄湖楼畔梵王宫”,一个“澄”字,写出了秋月明净,水天一色的景色,也暗点出诗人夜不成寐的原因。“门外陂塘尽日风”,“尽”字用得好,写出了风吹池塘水面,搅动着池中落叶的情景,使人觉得有寒意透骨之感。“门外”二字,表明诗人是在湖楼之外,这两句既写了眼前景物,又渲染了气氛,为下两句抒情蓄势。
第二句“门前风送游丝至”,写诗人从梦中醒来,仍不能忘情于梦中所见,便起床走到湖边,只见“门前风送游丝至”。“游丝”就是柳絮。诗人站在湖边,抬头望见天空中飘飞的柳絮(即杨花),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
第三句“来访故人嗟未值,绝怜秋色与谁同。”诗人来到湖边,看到一片萧瑟的景象,不禁想起了他的好友。他想起他们曾经一起在西湖游玩,一起赏花饮酒,可是如今却已物是人非,他不禁感叹自己的不幸。此时,他想到了美丽的西湖,想到了秋天的景色,但不知该和谁一起去欣赏呢?诗人在这里表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孤独的感受。
第四句“不遑将母君应叹,始可言诗我未工。须信梦多因境熟,夜深犹在寺门东。”诗人继续写道:“我没有时间把母亲带来与你见面,你一定会惊讶不已。”“始可言诗我未工”一句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最后一句“须信梦多因境熟”,意思是说,我的梦境很多是因为我对环境很熟悉,所以才能进入梦乡。这句话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感情真挚,是一首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