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注释】

山寺:指山林中的寺庙。解鞍:卸下马鞍,指下马休息。流憩:在溪边小憩。莓苔:青苔藓,生长于岩石、土壁之上,是苔藓的一种。金篆(zhuàn):铜质的印章或符节,这里指佛印。纱笼:用纱罩着的灯,这里指殿中昏黄色的灯光。生台:石阶。漫记:随意写上。去矣:离去了。复此来:再来。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游览名山胜景后的即兴之笔。首联描绘了山寺幽静清雅的景象;次联表现了游人下马休息时的心情;三联刻画了老鹤与幽禽觅食的情景;末联抒发了诗人对此次游览的感受。全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

【译文】

趋寺松杉夹径栽,解鞍流憩得莓苔。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

诗成漫记檐间柱,去矣何时复此来。

【解析】

“趋寺松杉夹径栽”,写寺院周围松柏参天,杉木成荫,环境幽静。

“解鞍流憩得莓苔”,写诗人来到山寺后,下马休息。

“尘昏金篆牌犹挂,灯暗纱笼殿不开”,“尘”字点明时间已晚,诗人已经入夜,而殿门仍然紧闭,说明诗人没有打扰住持和信徒们,而是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这也是一种享受。

“老鹤就凉临古井,幽禽寻食下生台”。“老鹤”两句,通过描写鸟儿的活动,表现出山寺环境的宁静和幽美。

“诗成漫记檐间柱”,“漫记”二字,既写出了诗人随意写下诗句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诗人以“去矣何时复此来”作结,既表明自己将离开此地,也表达出对这次游览经历的怀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充满了生活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