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计,巧匠那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这首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诗人寄给在黄州任赵别驾的好友庚辰年入蜀的友人(苏轼)的《寄黄州赵别驾庚辰入蜀舟次黄冈适赵倅奇夫沿檄行边不遇以诗寄之》一诗。全诗八句,每四句一组,每组第一句是“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第二句是“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第三句是‘丈夫不作谋身计,巧匠那能袖手看’。第四句是‘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答案】
译文:
铜梁玉垒碧云端,尺舸西风两鬓残。
世道多岐今已惯,人生一见古来难。
丈夫不作谋身计,巧匠哪能袖手看。
月白风清雪堂梦,银波万顷卧龙寒。
注释:“铜梁玉垒”指铜梁山、玉垒山,皆在四川奉节县东北。《太平寰宇记》谓铜梁山在夔州东一百里,玉垒山在巫山县东北。“西风”指秋天的西南风。“尺”指短小的船。“作”为动词,意为谋求。“谋身计”指谋取个人功名利禄。“巧匠”喻指善于经营的人。“袖手”意为袖手旁观。“月白”指月光皎洁明亮,“风清”指清风习习,“雪堂”指雪堂馆,苏轼曾于东坡结庐,号雪堂。“卧龙”,指诸葛亮,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有隆中对之策。
赏析:
首联写景叙事,描绘了一幅壮美而苍凉的画面:诗人站在江岸上眺望着远方的山川,只见高耸入云的铜梁山、玉垒山巍峨屹立,滔滔江水带着西风奔腾而去,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感慨万千。颔联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世道多变,如今已是见多识广,然而人生难得一见的知己更是难得。颈联用典,引用了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诸葛亮一样建功立业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