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维五十郡,麾节忝师垣。
缓辔犹秦甸,前驱已剑门。
傥来增客气,重寄愧君恩。
昨夜岐山梦,三归修竹园。
【注释】
行次岐山:在岐山县歇脚。行次:停留,歇脚。
坤维:指中国,坤,地;维,方位词,这里指中国。五十郡:指全国。
麾节忝师垣:我被贬谪到长安城西的“师垣”一带(因唐代长安城内有两处师垣,一处是太学,另一处是翰林院),感到惭愧。
缓辔犹秦甸:我的车马还停留在秦地的边陲。秦甸:秦地边陲。
前驱已剑门:我的先导已经到达蜀地边境的剑门关了。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古为蜀、汉边界要冲。
傥来增客气,重寄愧君恩:我忽然得到朝廷的任命。傥来:突然。增气:增添生气。重寄:重新委托。愧君恩:对皇上的厚恩深恩,表示感激之情。
昨夜岐山梦,三归修竹园:昨天夜里梦见自己回到故乡,梦中的故乡就是那修竹茂密的三归园。三归园:在今广东新兴县西北。
【赏析1】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贬官途中心情的诗。首联说,我被贬官到了长安城西的“师垣”,这使我感到愧疚。颔联说自己的车马仍然停留在秦地的边陲,而我已经来到蜀地的边境。颈联说我突然获得朝廷的重用和委任,对此我感到十分内疚。尾联说,昨晚梦见自己在故乡,那里正是那修竹茂密的三归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被贬后仍怀有故土之思,并时时不忘国家之忧的心情。
【赏析2】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在赴任途中经过岐山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从京城长安(今西安)被贬到陕西岐山脚下时的情景。诗人自谦地说自己虽然被任命为宰相,但与京城长安的师垣相比,觉得自己的地位很卑微。同时,诗人又谦虚地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在长安师垣执行任务,而自己现在仍在长安城外,还没有进入京城。诗人的这种心态充分显示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清醒认识以及他那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
中间四句是写诗人在长安城外滞留时的所见所感。诗人说他的车马还在长安的郊外徘徊,尚未进入长安城区;而且他已经来到蜀地的边界,即著名的剑门关。“缓辔”、“前驱”都是形容车行缓慢、缓慢的意思,“剑门”则是指蜀地的边界,也就是四川的西边门户,这里也比喻了长安城的西门。诗人通过这种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长安城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不满和无奈之情。
最后四句是写诗人在梦中重回故乡的情景。诗人说,他昨晚做了个梦,梦见他回到了自己生长的地方,也就是他曾经生活过的老家,那里有他亲手栽种的修竹。“梦回”在这里是一个典故。据《晋书·王献之传》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字子敬)曾梦见自己返回到他的家乡吴郡(治所在今天的江苏苏州市)。他醒来以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就把这件事情告诉给朋友顾恺之(字长康),请他为自己画一幅吴中的山水图画,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顾恺之于是为他画了一幅吴中的山水图,这幅画后来被称为“顾氏云山图”。
这首诗的构思十分巧妙,它通过梦境这一特殊的手法,让诗人得以在梦中回归故乡,从而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运用了典故这一手法,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含蓄隽永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