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尽杏园红白株,只留芍药殿春馀。
不堪风雨夜来恶,地上又多枝上疏。

【解析】

  1. “暮春绝句”是诗题。“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它有四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所以叫绝句。绝句的诗句数一般不超过五言(七言),但也有一些例外。
  2. 第一联:“飘尽杏园红白株”,诗人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杏花已经开过了,而芍药还在盛开。“落尽”二字,写出了杏花在风中飘零的景象,杏花落尽后,只剩下满地的花瓣;“只留芍药殿春余”说明作者认为只有芍药才堪比春天,因为只有芍药还盛开着。
  3. 第二联:“不堪风雨夜来恶,地上又多枝上疏。”此句承接上联而来,写芍药在夜晚受到风吹雨打,变得有些憔悴。“地上又多枝上疏”说明芍药因为晚上的风雨变得有些凋谢,而枝头依然繁茂。
  4. 第三联:“堪叹年华似水流,何事春风不驻留?”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感叹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却不明白为何春风无法停留。这可能是因为春风无法停留,也可能是说春风无法让时间停留。
    【答案】
    示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绝句。首联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杏花已飘尽,芍药仍在盛开。颔联通过描写芍药在夜晚
    受到风吹雨打、枝叶凋敝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之情。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于春风无法停留的哀怨之情。
    译文:
    杏花飘尽了树上的红白花朵,只剩芍药还在绽放。不堪风雨之夜来得更猛烈,地上的芍药也变得有些憔悴。
    赏析:
    此诗以“春”为中心意象,通过描绘杏花和芍药两种植物在春末不同的命运,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
    首联“飘尽杏园红白株”一句,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春末杏花凋零的景象。诗人用“飘尽”二字形容杏花被风吹得
    纷纷扬扬地落在地上,而“红白株”则指代了杏树的花朵,暗示了春天的结束。这一联通过对杏花的描写,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寂寥的氛围,为接下来的转折做好了铺垫。
    次联“只留芍药殿春馀”一句,则是对前句的深化。诗人转而聚焦于芍药,将其作为春天的代表,与杏花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的“殿”字
    ,既指庭院、花圃,又可理解为主宰、引领之意,寓意着芍药在春天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尽管芍药仍坚守阵地,却在夜间遭遇了风雨
    的考验。“不堪风雨夜来恶”一句,将风雨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风雨肆虐的场景,使得原本宁静的芍药园变得风雨飘摇、草木皆
    兵。“地上又多枝上疏”一句,则进一步展现了芍药园因风雨而遭受的破坏。这里,“又”字强调了灾害的反复发生,使得芍药园
    的生机受到严重威胁。
    尾联“堪叹年华似水流,何事春风不驻留?”一句,则将对春末景象的描绘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诗人用“堪叹”一词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感慨,“年华似水”则以生动的比喻,赋予了时光以流动不息的特性。“何事春风不驻留”一句则直指诗人内心的疑惑与不满,他不解春风为何不能停留,或许是春风本身无法停留,又或许是指春风未能使时光停驻。
    整首诗通过对比杏花与芍药的不同命运,以及风雨侵袭下的芍药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他对春风无法停留的哀怨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