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岩壑深复高,思之谁妙丹青毫。
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
注释:稽山的岩壑深深而高大,思念它谁能够画出最好的丹青。如果能够获得一千幅雪白的丝绸,画图何必要用乘船的兰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怀念越州稽山之作。诗人在越州时曾登稽山,登上山后看到岩壑之深高,不禁想起稽山的美景,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首句“稽山岩壑深复高”,描绘了稽山岩壑的壮丽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诗人站在高山上俯瞰四周,只见山峦叠嶂、峡谷深邃、云雾缭绕。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对稽山的美景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颔联“思之谁妙丹青毫”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稽山美景的赞美之情。他认为只有用画笔才能捕捉到这种美丽的瞬间。这句诗不仅表达了他对稽山美景的赞叹,还暗示了他在面对自然时需要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颈联“霜缣若得一千幅,伻图何必乘兰舠”则将视角转向了画作本身。诗人认为即使拥有一千幅精美的绢帛也不足以描绘出稽山的壮丽,更不用说使用昂贵的交通工具去旅行了。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欣赏,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旅行的渴望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描绘稽山的岩壑、雪白的丝绸、丹青毫等元素,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同时,诗人通过对稽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自然时的感悟和心境,以及对未来旅行的憧憬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