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自是大罗仙,一去尘寰不记年。
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
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
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题目是《题莲华西洞》,这是一首描写仙人隐居生活的诗。全诗共四句,每句都富含深意。
第1句“题莲华西洞”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对仙人隐居之地的描述和赞美。莲华西洞是一处隐秘的地方,只有仙人才能到达并欣赏那里的美景。
第2句“先生自是大罗仙”,这句表明了作者对仙人的仰慕之情。仙人具有超凡的能力,能够自由自在地在世间行走,不受尘世的束缚。
第3句“一去尘寰不记年”,这一句展现了仙人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他已经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烦恼,不再为名利、权势等琐事所困扰。
第4句“道室只今丹灶在,石窗依旧碧萝缠”,这两句描述了仙人隐居之处的景色和环境。道室是一个修行的地方,而丹灶则是炼丹的地方,这里仍然保留着仙人曾经的痕迹。石窗依然被绿色植物环绕,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第5句“空来莲洞闻仙乐,那得桃源驾铁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仙人在莲洞中听闻仙乐,而自己却无法像仙人一样生活在仙境中。这里的“桃源”指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环境,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失望。
第6句“欲觅当年天井路,云蒸雾罩水潺湲”,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通往天井的路,在那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里的“云蒸雾罩”形容的是天空中云雾缭绕的景象,而“水潺湲”则描绘了流水潺潺的声音。这些自然景观都是诗人心中的美好回忆。
赏析:这首诗以仙人隐居为主题,通过对仙人隐居之地的描绘和对仙境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诗人也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绪,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