曈眬晓日漏春光,栏下萱丛尚卧霜。
认得君家门上雪,易知何事却难忘。
《和人二首》是宋代著名诗人张耒创作的一组诗,共两首。下面将逐一解读这两组诗句,并附上必要的注释以及赏析:
第一首:
曈昽晓日漏春光,
栏下萱丛尚卧霜。
认得君家门上雪,
易知何事却难忘。
- 曈昽晓日:“曈昽”意为晨曦初现,形容天色渐渐亮起来。“晓日”指早晨的阳光,这里用来描绘春天早晨的美好景象。
- 漏春光:“漏”在这里有渗透、溢出的意思,形容春风拂面,温暖而生机盎然。
- 栏下萱丛:萱草,即忘忧草,常绿植物,其花语为遗忘忧愁,寓意着忘却烦恼。“栏下萱丛”形象地描绘了春日里花园中忘忧草的生长状态,暗示着春天带来的愉悦与希望。
- 尚卧霜:“尚”表示还,“卧霜”则指的是花朵依然带有冬天的露水和寒霜,象征着即使在春天,大自然也保留着冬日的痕迹。
- 认得君家门上雪:这里的“认得”可以理解为识别、认出,而“君门”指的是某人的家门,“雪”则是门前积落的雪花。这句可能意味着通过观察家门口的雪景来回忆起某个特别的记忆或情感。
- 易知何事却难忘:“易知”表示容易理解或知道,“难忘”则是指难以忘却。这句可能是在表达对于某件事或某人的深刻印象,即便岁月流逝,那些记忆仍然清晰而强烈,让人难以释怀。
第二首:
曈昽晓日漏春光,
栏下萱丛尚卧霜。
认得君家门上雪,
易知何事却难忘。
- 曈昽晓日:“昽”意为明亮的样子。“晓日”如前所述,指的是清晨的太阳。
- 同第一首的第一句,描述了清晨的自然景色和季节特征。
- 栏下萱丛:这一部分与第一首相同,都是以忘忧草作为象征,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
- 尚卧霜:“尚卧”表示仍然存在,没有融化。“卧霜”如同第一首中的“卧霜”,都形容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状态。
- 认得君家门上雪:这里的“认得”可能是对某种特殊记忆的识别,而“君门”和“家门上雪”共同构成了一个场景,让人联想到某个特别的场合或事件。
- 易知何事却难忘:这句话与第一首的最后两句相似,表达了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感或经历,强调了这些情感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和人二首》通过对春日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忘忧草的运用,传递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和留恋之情。这两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反映了他对友情和过往经历的珍视。张耒的这首诗体现了宋代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