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
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注释】

登石门山:登上石门山。基:地基,基址,这里指山的基座。荒筠中:荒芜的竹丛中。

蔓草秋:长满了野草的秋天。新安县:即今河南新安县。今谓之新安平:现在叫新安县的平地。二首:二首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五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山的基址和四周环境,后两句写江水在山前流过的情景,全诗描写了新安县一带的自然景色。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开元九年去世,一生经历了盛唐至中唐时期。

《新安吏》:这是一首乐府旧题,属于《杂曲歌辞》,题目的意思是说:官吏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新安县,捉拿那些逃兵,他们把捉得的人就放在平地上,让他们站成一排,命令他们排立着,不许动,不许说话。

【译文】

石门山对着新安县,基址平来蔓草秋。千尺微江清见底,悲鸣还向县前流。

【赏析】

王维这首五绝描绘了石门山新安县一带的自然风光。诗的前两句写山的基址和四周环境;后两句写江水在山前流过的情景。

第一句:“石门山对新安县”。石门山在新安县境内,因此说石门山“对”新安县。“基址”指石门山的山基,“平来”指四周平旷之地。第二句:“荒筠中”,即荒芜的竹丛中。第三句:“不可到”,“千尺微江清见底”一句,意思是千尺深的微江水清澈得可以看见江底,而江水则悲鸣着流向县前。这两句话写出了石门山水势高远,水流湍急的情况。最后两句:“悲鸣还向县前流”,意思是江水悲鸣着向县前流去,暗含出新安县百姓被压迫的痛苦生活。

本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写石门山的地理环境以及微江水的奔腾之势,反映出新安县人民生活的艰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