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邑归来便老成,岂知诗句是心声。
细看野水无人渡,终胜蟠龙守此清。
【注释】
荆公:即王安石,字介甫。大龙寺:在湖北江陵,是王安石曾作官的地方。宰邑:指担任地方长官或县令。老成:指阅历丰富,处事圆熟老练。诗句:指诗中的用词和句式等。心声:指诗人的思想、情感的流露。细看:仔细察看。野水:指野外的小溪流水。蟠龙:形容蜿蜒曲折的河流像龙一样盘旋。守此清:指保持这里的水质清洁。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江陵大龙寺石刻诗。王安石曾于熙宁九年(西元1076年)任江陵知县,因此这首诗是他任职时所作。
开头两句写自己回到故乡就已年近五旬,没想到自己的诗句竟是发自内心的声音。”宰邑归来便老成”,意思是说,自己当了几年官就老了,而没想到自己竟有这么多的作品,所以感到惊奇。这里用了“便”这个词语,表明王安石对诗歌创作并不十分自信,但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却意外地写出许多好作品来,于是感到惊喜万分,以至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接着两句写自己仔细察看过江陵郊外小溪边的石刻文字,觉得它比蟠龙还要清秀、美丽。这两句中“细看”一词,说明作者并非草率从事,而是用心去观察,反复审视,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终胜蟠龙守此清”这句话,表达了王安石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作者的自勉之言。意思是说,虽然自己已经年纪不小了,但是仍然要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同时,也要珍惜大自然的美好景色,不要让它被破坏和污染。
这首诗通过对大龙寺石刻的文字进行仔细观察和研究,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自身创作的自豪感。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兼文学家的高尚品质和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