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朝官政似无端,彭泽先生百日还。
堪愧崇阳九河客,明时不敢自归山。
【注释】
县斋:县官的书房。前朝:指唐代。政,当“治”。彭泽先生:即陶渊明,曾于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出任彭泽令,后辞官归隐,自号“五柳先生”。百日还:百天之后,即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职务后,只作了几十天的官。崇阳:县名,在今安徽六安一带。九河客:指从黄河中下游地区流来的客民。唐人有所谓“九河”的地理概念,泛指今河北、河南两省之间的黄河下游地区。明时:指清明政治的时代。自归山:指不仕于时。陶渊明《归去来辞》云:“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赏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今之诗。
首句点出作者的仕宦经历。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为官仅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次句用“无端”二字,说明自己辞官的原因是由于朝廷的腐败而感到失望。陶渊明对当时黑暗的政治现实深恶痛绝。他在政治上屡受排挤打击,终于愤而出走了。
三四句写自己不愿为官的思想。这两句意思是:我对于朝廷不敢有所作为而归隐山林,是因为我愧对那些来自北方的客民们。陶渊明本想通过隐居来实现他的归隐理想,但是,当他看到朝廷的黑暗统治,看到北方客民的痛苦生活后,他的理想破灭了,于是,他只好放弃归隐的念头,继续做官。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核心,它表现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远大的志向。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中,始终追求一个“真”字。这首《县斋感怀二首》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