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阴薄漏山色,攲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注释】

竹:竹子。卷帘阴薄漏山色,竹叶在帘外被雨点打湿了,透过窗帘看得到,仿佛是山上的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侧着身子倚枕头听,以为是细碎的雨声。

春晚不知桃李谢,春末不知道桃树和李树都凋谢了,岁寒非避雪霜深,冬天严寒的时候不是要躲避雪霜才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竹而抒发自己的志趣。诗人通过写竹的风姿、竹的特性来表达自己不随俗浮沉、高洁自持的品格。

首句“卷帘”二句写竹。写竹时作者没有直接说竹,而是先从竹影写起,用“卷帘阴薄漏山色”这一形象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幽雅的图画:竹叶被雨水打湿,透过窗纱映入室内,形成一片朦胧的绿色。这种景象给人以清丽淡远的感觉。接着又以“攲枕韵疑寒雨声”一句进一步刻画了竹的风姿。一个“疑”字将竹的形态、姿态写得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最后又以“春晚不知桃李谢”一句过渡到第二句。“春晚”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已经过去了,不知道桃李都凋谢了,这里既写出了时间已到晚春,也暗示出了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此时对桃李的惋惜之情。

第三句“岁寒非避雪霜深”是全诗的重点。“避”字与前两句的“疑”、“不知”相对照,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格。这里的“岁寒”,是指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非避”,就是不怕寒冷,这两句表明了诗人面对恶劣气候,毫不畏惧,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诗人借竹的形象表现了自己高洁的品格,表现出自己不畏强权、不趋炎附势、保持自己清白的气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