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明洁好霜天,遥指层城几暮烟。
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释义】
月光明洁,好是霜天。遥指层城烟暮。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注释】
和择之:作者的友人名。赋:作诗。霜月:指《咏芙蓉》诗。
【赏析】
此为酬答友作《咏芙蓉》诗而作,首二句写景,点出“霜天”二字,渲染了一种凄清冷艳的氛围。三、四两句,以问语出之,自问自答,既写出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又表现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末两句用湘君湘夫人典,写相思之情。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清丽,是一首情调优美的抒情小诗。
月华明洁好霜天,遥指层城几暮烟。
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释义】
月光明洁,好是霜天。遥指层城烟暮。妙意此时谁与寄?美人湘水隔娟娟。
【注释】
和择之:作者的友人名。赋:作诗。霜月:指《咏芙蓉》诗。
【赏析】
此为酬答友作《咏芙蓉》诗而作,首二句写景,点出“霜天”二字,渲染了一种凄清冷艳的氛围。三、四两句,以问语出之,自问自答,既写出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又表现了对友人深深的思念。末两句用湘君湘夫人典,写相思之情。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清丽,是一首情调优美的抒情小诗。
一瓯唤起清谈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一瓯唤起清谈的作者是:张栻。 一瓯唤起清谈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瓯唤起清谈的释义是:一瓯唤起清谈:指一杯芭蕉茶就能引发一场高雅的清谈。瓯,古代盛酒或水的器具,这里代指茶;清谈,指清雅的谈话。 一瓯唤起清谈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瓯唤起清谈的拼音读音是:yī ōu huàn qǐ qīng tán。
政尔倚栏无那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政尔倚栏无那的作者是:张栻。 政尔倚栏无那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政尔倚栏无那的释义是:政尔倚栏无那:意为刚刚倚靠在栏杆上,却无法排遣内心的忧虑或感慨。 政尔倚栏无那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政尔倚栏无那的拼音读音是:zhèng ěr yǐ lán wú nà。 政尔倚栏无那是《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的第3句。
梅黄雨涨昭潭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梅黄雨涨昭潭的作者是:张栻。 梅黄雨涨昭潭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梅黄雨涨昭潭的释义是:梅黄雨涨昭潭:指春天梅花将尽、新黄梅初现,雨水涨满昭潭的景象。昭潭,指地名,此处代指湖泊或水面的景象。 梅黄雨涨昭潭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梅黄雨涨昭潭的拼音读音是:méi huáng yǔ zhǎng zhāo tán。
春去云藏岳麓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春去云藏岳麓的作者是:张栻。 春去云藏岳麓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去云藏岳麓的释义是:春去云藏岳麓:春天已过,岳麓山被云雾笼罩。 春去云藏岳麓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春去云藏岳麓的拼音读音是:chūn qù yún cáng yuè lù。 春去云藏岳麓是《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的第1句。 春去云藏岳麓的下半句是
天教散在人间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天教散在人间的作者是:张栻。 天教散在人间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教散在人间的释义是:天教散在人间:指天意让芭蕉茶这种饮品遍布人间,广为流传。 天教散在人间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天教散在人间的拼音读音是:tiān jiào sàn zài rén jiān。 天教散在人间是《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的第4句。
草木丛中清绝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草木丛中清绝的作者是:张栻。 草木丛中清绝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草木丛中清绝的释义是:草木丛中清绝:指在草木繁茂的环境中,景色清新脱俗,令人心旷神怡。 草木丛中清绝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草木丛中清绝的拼音读音是:cǎo mù cóng zhōng qīng jué。
妙香还近嵇山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妙香还近嵇山的作者是:张栻。 妙香还近嵇山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妙香还近嵇山的释义是:妙香还近嵇山:指美好的香气似乎还接近嵇山,意指诗人所饮的芭蕉茶香气浓郁,仿佛能感受到嵇山(即嵇康,晋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所在之地的气息。 妙香还近嵇山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妙香还近嵇山的拼音读音是:miào xiāng hái
正色可参官焙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正色可参官焙的作者是:张栻。 正色可参官焙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正色可参官焙的释义是:正色可参官焙:指芭蕉叶所制茶叶的颜色纯正,可以与官方茶焙所制的茶叶相媲美。 正色可参官焙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正色可参官焙的拼音读音是:zhèng sè kě cān guān bèi。
同看明月清江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同看明月清江的作者是:张栻。 同看明月清江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同看明月清江的释义是:同看明月清江:一同观赏那清澈江面上的明亮月光。 同看明月清江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同看明月清江的拼音读音是:tóng kàn míng yuè qīng jiāng。 同看明月清江是《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的第4句。
更碾春风白雪出自《芭蕉茶送伯承伯承赋诗三章次韵》,更碾春风白雪的作者是:张栻。 更碾春风白雪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碾春风白雪的释义是:更碾春风白雪:比喻把美好的事物(如春风、白雪)进一步提炼、升华,使其更加精致、纯净。 更碾春风白雪是宋代诗人张栻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碾春风白雪的拼音读音是:gèng niǎn chūn fēng bái xuě。
和择之赋泉声 试问今宵涧底声,何如三叹有余音。 堂中衲子还知否,月白风清底处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听到涧底水声的情景,通过反复的咏唱来表达对自然之声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诗中的“三叹”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声响深切的感触和内心的共鸣,而“余音”则暗示着这种声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影响。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
注释:松树和杉树夹道自成清阴,溪水源头又有谁能寻觅?忽然看到画中景象开扩到四面,悠然的意境也使我心满意足。 赏析:此诗首二句写景,写诗人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行走,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松杉。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正是这种平淡写出了诗人对环境的熟悉与喜爱。三、四句转折写到“忽见画图开四壁”,诗人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之中。“忽见画图”即“忽见画壁”,这是诗人意外之喜,也是他感到欣慰的原因
赋罗汉果 黄实累累本自芳,西湖名字著诸方。 里称胜母吾常避,珍重山僧自煮汤。 注释:罗汉果的果实是黄色的,味道很甘甜,这是它本身的芳香所在。西湖的名字在各地都传唱,这是由于它位于杭州这个美丽的地方。当地人称西湖为“胜母”,而我常常避开那个地方。因为罗汉果是一种珍贵的食材,我非常珍视它。山里的僧人会自己煮罗汉果来喝。 赏析:这首诗是描述罗汉果的诗句。诗人通过描绘罗汉果的形状、味道和用途
注释:阴暗的崖壁,虎豹露出锋利的胡须和牙齿。原本是枯干的树槎,上面长满了苔藓,开满了花。它并不在明堂支起万祀之庙,也不向严寒的冬天夸耀自己的苦节。 赏析:此诗以物喻人,借物抒怀。诗人用阴崖、虎豹、枯槎、藓花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冬日寒林图。前两句写枯树虽无华丽装饰,但依然傲雪凌霜,生机盎然;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不屈不挠精神的赞美。全诗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闻方广长老化去有作 夜入精蓝意自真,上方一笑政清新。 山僧忽复随流水,可惜平生未了身。 注释:在夜晚潜入那深邃的静谧之地,我的内心感受着一种真实。在高高的山顶上,他(指闻方广)的微笑是那么的清透而新鲜。山中的僧人突然又随着流水而去,真是遗憾啊,我平生未能完成心愿。 译文:夜晚我潜入那深邃的静谧之地,内心感受着一种真实。在高高的山顶上,他的笑容是那么的清透而新鲜。山中的僧人突然又随着流水而去
玉井峰上的莲花,高耸十丈,在天寒日暮之时更显得清新艳丽。 不必再吟诵《洛神赋》来赞叹它,便可以同唱《云锦篇》来赞美它了。 注释: - 玉井峰头:指位于杭州西湖的宝石山,山顶有古井,因此得名。 - 莲:指莲花,这里指的是玉井峰上的莲花。 - 十丈莲:形容莲花高耸,有十丈高。 - 清妍:清新艳丽,这里用来形容莲花的美丽。 - 洛神:即洛神赋,是曹植创作的一篇文学作品,描述了洛神的美丽和神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