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
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
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
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蜀地饶夜雨,轻阴多蔽天”,写蜀中夜晚的雨景,以雨为线索,写出了蜀中的夜晚景色,渲染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见月月无几,筑台邀婵娟”两句紧承上句,诗人在蜀中夜雨之中,见到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却觉得它像月亮一样稀少,于是便筑起高台来邀月赏月。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见月”“筑台邀婵娟”四字,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又表明了诗人的心情。“高疑桂影近,俯视云幄连”写诗人站在高台上仰望云间,觉得月光好像离自己很近,仿佛可以伸手摘下来。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顾盼已尘外,欲挹瑶宫仙”写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已经飘飘然如同身入尘外仙境了。“挹”是舀的意思,此处指伸手取物。这句诗是说诗人已经神往于瑶池仙境了。

【答案】

译文:蜀地夜间的雨很多,天空显得昏暗,几乎看不到月亮。只见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却觉得它像月亮一样稀少,于是便筑起高台来邀月赏月。诗人站在高台上仰望云间,觉得月光好像离自己很近,仿佛可以伸手摘下来。望着天上的明月,已经飘飘然如同身入尘外仙境了。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首联描写蜀中夜晚的雨景。第二联写诗人见到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却觉得它像月亮一样稀少,于是便筑起高台来邀月赏月。第三联写诗人站在高台上仰望云间,觉得月光好像离自己很近,仿佛可以伸手摘下来。第四联写诗人望着天上的明月,已经飘飘然如同身入尘外仙境了。全诗紧扣“邀月赏月”这一主题展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