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何处认飞鸿,天地同云冷不风。
玉蕊瑶林应在望,儿童喜入笑声中。
注释:
冥冥何处认飞鸿,天地同云冷不风。
玉蕊瑶林应在望,儿童喜入笑声中。
译文:
我在哪里能辨认出飞向远方的鸿雁呢?天地一片云霭笼罩,冷风瑟瑟,仿佛没有风的样子。远处的瑶台琼阁应该依稀可见,孩童们欢喜地跑进欢笑声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和曾舍人一起赏梅时有感而发之作。全诗通过对梅树、飞鸿等意象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冥冥何处认飞鸿”,描绘了一幅天地间只有云霭笼罩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冷寂的感觉。这里的“冥冥”形容天空中的云层浓厚,遮蔽了太阳,使得大地显得暗淡无光。诗人通过这种描绘,表达了他对飞鸿的迷茫和困惑,不知道飞鸿到底藏身于何处。
次句“天地同云冷不风”,进一步描绘了这种静谧的氛围。虽然天地间只有云霭笼罩,但并没有风的气息,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这里的“冷不风”可以理解为虽然没有风,但整个天地仍然被一种冰冷的气氛所笼罩,与前两句的“冥冥何处”相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三、四两句“玉蕊瑶林应在望,儿童喜入笑声中”,则转入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句通过“玉蕊瑶林”和“儿童笑语”两个意象,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玉蕊”是指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瑶林”则是指瑶台琼阁,代表着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这两个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而“儿童喜入笑声中”则描绘了一幅孩子们欢快嬉戏的场景,与前面的静谧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自然之美的存在。
这首诗通过对飞鸿、天地、云霭、儿童等意象的刻画,展现了一种静谧、冷寂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诗人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