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甚家声孰可俦,玉堂金马著清修。
已摅荷橐三千牍,行相枫宸十二旒。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1. 第一首:“籍甚家声孰可俦,玉堂金马著清修。”
  • 诗句释义:我的名声显赫至极,无人能与之相比。在玉堂金马这样的高级官府中,我也有着崇高的德行与修为。
  • 背景说明:王德言通过自己的才华和高尚品德,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他的名声之高,足以让任何人望尘莫及。同时,他也在朝廷中担任着重要的职务,如玉堂金马,这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地位和成就。
  1. 第二首:“已摅荷橐三千牍,行相枫宸十二旒。”
  • 诗句释义:我已经完成了三千卷的书稿,我将要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背景说明:王德言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实践中展现出了他的才能。他完成了大量书籍的编撰,这些作品无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他还有机会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的治理,展现了他的治国能力。
  1. 第三首:“露华澄澹月痕秋,灏气储神侍 帝猷。”
  • 诗句释义:月光下,露水清澈透明,如同秋天的景色一般。我以储神待命的姿态,侍奉在皇帝左右。
  • 背景说明:这里的“露华”和“月痕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象征着王德言内心的平静和对皇帝的忠诚。他用“灏气储神”来形容自己随时准备为皇帝服务的态度,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敬业精神。
  1. 第四首:“暂握元枢均造化,苍生原看济川舟。”
  • 诗句释义:我暂时掌管国家的重要事务,希望能够平衡天地之间的力量,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
  • 背景说明:这句诗意味着王德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带来稳定和发展,使百姓能够过上安宁的生活。他将自己比作一个救急济世的船夫,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拯救那些陷入困境的人们。
  1. 第五首:“客涂拜寿无琴奏,应念清辉玉臂寒。”
  • 诗句释义:我在异地为他人庆祝生日,没有琴声伴奏,只愿对方能感受到我的祝福。想到自己手臂的寒冷,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 背景说明:王德言在外地为他人庆祝生日,没有使用传统乐器来表达祝福,而是用诗歌来传递情感。这表明他非常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第六首:“友于相爱陟通津,同气同居善益亲。”
  • 诗句释义:我们互相关爱,共同走过人生的通津之路,同气连枝,彼此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和融洽。
  • 背景说明:这句诗描述了王德言和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他们互相扶持,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这种深厚的情感关系让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1. 第七首:“自是茅家好兄弟,一堂和乐棣华春。”
  • 诗句释义:我们是茅氏家族的好兄弟,一起享受家庭的温暖和欢乐,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美丽。
  • 背景说明:王德言与他的兄弟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共同分享家庭的欢乐,相互支持和鼓励,形成了一个充满和谐与爱的大家庭。
  1. 第八首:“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 (今河南禹县)人。”
  • 诗句释义: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 (今河南禹县)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 背景说明:曹勋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作品和事迹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他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在文学和历史上的成就和贡献。
  1. 第九首:“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
  • 诗句释义:宣和五年(1123),以恩荫身份补任承信郎。特命前往参加进士考试,赐给甲科功名。
  • 背景说明:曹勋在宣和五年(1123年)以恩荫身份补任承信郎,这是当时的一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他被特命前往参加进士考试,并最终成功获得甲科功名,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
  1. 第十首:“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
  • 诗句释义: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
  • 背景说明:靖康之变是指发生在中国北宋末年的一场由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其结果是宋朝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被金军占领,北宋灭亡。在这场灾难中,许多人被迫流亡或丧生。曹勋就是其中之一。他被金军俘获,被迫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和亲人。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后来,他成功地逃脱了金军的追捕,并回到了南宋的土地上。这段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迁,也体现了个人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