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小村】
淮河宽阔州城众多,忽然间出现一个小村庄。荆棘篱笆疏败简陋,却自视为一道门。
【译文】
宽阔的淮河流经许多州郡,突然之间出现了一个村落。用荆棘编织成篱笆,虽然有些破旧,但仍然被当成了一道门。
【注释】
淮:指淮河。阔:宽阔。州:指州郡。多:很多。忽:突然。
棘篱:用荆棘编织的篱笆。疏败:稀疏而破败。谩:胡乱地。为:当作。
寒鸡:冷得发抖的鸡。得食:得到食物。自呼伴:自己呼唤同伴。
老叟:年老的老人。无衣:没有衣服。犹抱孙:仍然抱着孙子。
野艇:野船。鸟翘:形容船尾翘起的样子。唯:只有,仅。断缆:把缆绳解开。
枯桑:干枯的桑树。水啮:水流冲蚀。只危根:只剩下了危险的根须。
生计:生活来源。一如:和平常一样。谬:错误。王民版籍论:错误的列入王民户籍。
谬入:错误地进入。版籍:户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农村生活、表现农民艰苦生活状况的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淮河流域的一个偏远小村,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贫困和艰难中的挣扎和无奈。
首句“淮阔州多忽有村”,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辽阔的淮河平原上突然出现的一个村落的画面。这里的“淮阔”既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示了社会背景,即广阔的地域和众多的人口。接着,“棘篱疏败谩为门”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小村庄的情景。尽管是用荆棘篱笆围成的简陋门,但在这里却被当作了真正的门户。这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也是对农民艰苦生活的一种深刻揭示,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关注。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农民日常生活的观察,展现了农民在贫困和艰难中的挣扎与无奈。如“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这些看似简单的场景背后,都隐藏着深深的苦难和辛酸。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不仅展示了农民的生活状态,更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强调了农民在贫困中的无奈与艰辛。
最后两句,“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诗人通过描述野船和干枯的桑树的场景,传达出农民在恶劣的环境中挣扎生存的状态。这里的“唯”字更是突出了农民生活的无奈和悲凉,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淮河流域一个小村庄的描绘,展现了农民在贫困和艰难中的挣扎和无奈。诗人通过对这些场景的细致描绘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刻揭示,不仅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注,更让人们对农民的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种深刻的揭示和表达,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