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乘野艇向湖上,泊岸去寻高士初。
折竹压篱曾碍过,却寻松下到茅庐。

昔乘野艇向湖上,泊岸去寻高士初。

折竹压篱曾碍过,却寻松下到茅庐。

注释:

  • 昔乘野艇:昨天乘坐小船在湖面上游。
  • 向湖上:向湖边的方向。
  • 泊岸:停靠岸边。
  • 寻高士:寻找隐居的高士。
  • 初:开始,指林逋。
  • 折竹压篱:竹子从篱笆间穿过。
  • 曾碍过:曾经阻挡。
  • 却寻:然后寻找。
  • 松下:在松树下。
  • 到茅庐:到达林逋的茅屋。

译文:
昨天我乘坐小船在湖面上游玩,来到湖边寻找林逋先生。我经过篱笆时被竹子挡住了,然后又寻找到了林逋的茅屋。

赏析:
梅尧臣是北宋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多关注现实和人民生活。这首诗是他游西湖时写的,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昔乘野艇向湖上”设定了时间和场景,表明是在一次闲适的游湖活动中。第二句“泊岸去寻高士初”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目的,即去寻访那位隐居的高士。这里,“高士”指的是林逋,一位以隐逸著称的历史人物。

接下来两句“折竹压篱曾碍过,却穿松下到茅庐”,诗人描述了自己与林逋的初次相遇。他原本打算穿过竹林去找林逋,但因为被竹子阻挡而改变了方向,最终找到了林逋的住所。这里的“却穿”表示转折,诗人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后终于见到了心仪的人。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西湖游访林逋的经历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同时,诗中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即尽管生活中有许多障碍,但只要坚持追求,终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