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
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注释】

和:应和。石昌言:指宋石介,字守道,真定人,北宋著名学者、诗人、文学家。官舍:公馆。十题:十首诗。病竹:指枯槁不茂的竹子。

人心与草不相同,安有树萱忧自释?

人心与草不相同,哪有在树旁种下萱草就能忘忧的道理?

若言忧及此能忘,乃是人心为物易。

如果说因为忧虑而忘记忧愁,那只是人的心境容易变通而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绝,作者石介。诗中“人心与草不相同”一句,点出了全诗要表达的主题。人心与草是不同的,草木有其自然的生老病死,这是自然的规律,也是天地间的一种常态。但是人心则不同了,人心受情感的影响很大,当人们处于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时,往往会产生消极的思想,对事物的认识也会发生扭曲。石介在这里以“人心与草不相同”起头,就是想强调这一点。接下来,石介以反问的方式,从反面论述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他认为,如果因为忧心忡忡而忘却忧愁,那么,这只不过是人的心理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罢了。石介在这里运用了反证法,即先肯定后否定的论证方法。他首先肯定了忧心忡忡是一种不好的情绪状态,但随后马上指出,如果因此而忘却忧愁,那就只能说明人的心境容易变通罢了。也就是说,人的这种心境容易变通,是因为人的情感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才导致人的心态发生变化的。所以,石介认为,忧心忡忡并不能使人忘忧,反而只能说明人的心境容易变通而已。最后一句,石介以总结的形式,再次强调了自己的观点。他在这里使用了类比的方法,将人的心境变化与草木的生死自然现象进行比较,认为草木虽然有生长和死亡的自然规律,但是它们并不会因此就变得容易改变。而人却不同,人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从而导致心境变化。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用意深远。它通过对比草木的生老病死与人的忧喜哀乐,深刻地表达了石介对人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它也体现了石介独特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