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无何耳,客行犹及之。
水光风约束,山貌雨矜持。
物态从前好,官身到底痴。
只言餐秀色,十口政忧饥。

【解析】

本诗是诗人暮春时节在旅途中即兴之作,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其一,首句以“春尽无何耳”起,点明时令已是暮春,但春天的气息尚未完全消退,诗人仍然可以感受到春意的余韵。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景色的绚丽多彩。接着,诗人以“客行犹及之”来表达自己依然能欣赏到春天的美丽。这里的“及”字,既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无奈。

其二,颔联两句写景,诗人通过对水光、山貌、雨姿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水光”是指清澈的水面上反射出的光线,给人以美的享受;“风约束”则形象地描绘出风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某种力量将一切束缚住,无法逃脱;“山貌雨矜持”则是说雨中的山呈现出一种矜持的美态,让人不禁为之倾倒。这两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景物以生命,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并欣赏到大自然的美。

其三,颈联两句写物态之美,诗人通过对植物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机。“物态从前好”意味着在春天的时候,万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美好的景象;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是暮春了,但仍然可以看到那些美丽的事物。这里的“物态”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草木、山水等。“前”和“后”在这里分别代表了过去和现在,诗人通过对比两个时期的景象,强调了自然界的美好永恒不变。

其四,尾联两句写人世沧桑,诗人通过对官身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无奈。“只言餐秀色”指的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品味着人生的乐趣;而“十口政忧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忧虑,担心自己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寄希望于享受眼前的美丽景色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身与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答案】

译文:

春天即将结束,但我还来得及欣赏它的美好。

水面上的波纹映照着日光,山峦的轮廓映衬着风雨。

曾经认为美好的自然景色,如今却已经不复存在,而我依旧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我只知道要品尝那山中的美味佳肴,才能暂时忘却饥饿的痛苦。

赏析:

此作是一首描写暮春景色的小诗。诗人以“客行犹及之”开篇,表明自己虽然身处旅途之中,但仍能体会到春天的气息。接着,诗人用“水光风约束”和“山貌雨矜持”两联,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色。其中,“水光”指水面上反射出的光泽,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风约束”则形象地表现了风的力量之大,仿佛有某种力量将一切束缚住,无法逃脱。而“山貌雨矜持”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雨中的山描绘得更加美丽动人。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景,也让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并欣赏到大自然的魅力。

诗人用“物态从前好”和“官身到底痴”两联,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无奈。其中,“物态从前好”意味着在春天的时候,万物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美好的景象;而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是暮春了,但仍然可以看到那些美丽的事物。这里的“物态”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包括草木、山水等。而“官身到底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涯的厌倦和无奈。他不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这个困境,只能寄希望于享受眼前的美丽景色来缓解内心的痛苦。

诗人用“只言餐秀色,十口政忧饥”两联收尾,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忧虑。其中,“只言餐秀色”指的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在品味着人生的乐趣;而“十口政忧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忧虑,担心自己无法摆脱困境,只能寄希望于享受眼前的美丽景色来缓解内心的痛苦。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官身与自然之美,展现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