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外云头日高挂,竹间亭子雪犹存。
衔芦雁起潇湘暮,卖炭人行烟火村。
绮疏月照窗如昼,宝鼎香销帐似云。
欲转冰壶浑未暇,党家习气彼膻荤。
归涂
望外云头日高挂,竹间亭子雪犹存。
衔芦雁起潇湘暮,卖炭人行烟火村。
绮疏月照窗如昼,宝鼎香销帐似云。
欲转冰壶浑未暇,党家习气彼膻荤。
注释:
归涂:即“归途”,旅途。
望外云头日高挂,竹间亭子雪犹存。——远望,只见天空中的云彩像被挂在天的高处,太阳也高高在上;走进竹林中亭子的我,看到雪还在,依然存在。
衔芦雁起潇湘暮,卖炭人行烟火村。——傍晚时分,一群大雁从天际飞过,它们带着芦花,飞向了遥远的潇湘之地;而一位卖炭的老汉正在行走在烟火缭绕的村庄中。
绮疏月照窗如昼,宝鼎香销帐似云。——月光透过稀疏的花窗洒进房间,照亮了我,犹如白昼;而炉火上燃烧的香,已经燃尽,只剩下袅袅烟雾弥漫在房间里。
欲转冰壶浑未暇,党家习气彼膻荤。——我想要转念成佛,但此时却无暇顾及,因为我身上还沾染着世俗的气息,就像羊肉串上的肉块一样,散发着膻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困苦,以及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首句“望外云头日高挂,竹间亭子雪犹存。”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高挂的太阳、飘落的雪花、竹间的亭子等,这些自然景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然而在这美丽的背后,作者却在感叹自己的孤独和无奈。
第二句“衔芦雁起潇湘暮,卖炭人行烟火村。”则进一步展示了旅途的艰辛。大雁在空中飞翔,预示着远方的目的地;而卖炭的老汉在烟火缭绕的村庄中行走,则展现了生活的不易。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旅途的艰辛。
第三句“绮疏月照窗如昼,宝鼎香销帐似云。”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明亮的月光穿透花窗洒在房间中,照亮了我,犹如白昼;而炉火上燃烧的香,已经燃尽,只剩下袅袅烟雾弥漫在房间里。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生活的艰辛。
最后一句“欲转冰壶浑未暇,党家习气彼膻荤。”则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慨。他想要转念成佛,摆脱世俗的纷扰,但此时却无暇顾及。因为他身上还沾染着世俗的气息,就像羊肉串上的肉块一样,散发着膻味。这种感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无奈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