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山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追赋暮游

锡山舟泊似荒村,微服南禅古迹存。

壁上姓名今已远,碑阴人物了能言。

薄游草草山侵袖,远思悠悠风满轩。

携手出门烟树密,数僧离立语黄昏。

注释:

  1. 锡山:地名,位于今江苏省无锡市境内。
  2. 微服:穿着便装。南禅:南禅寺的简称,位于锡山。古迹:指南禅寺的历史遗迹。
  3. 壁:墙壁。
  4. 姓名:指的是南禅寺中曾经出现过的人物。
  5. 碑阴:碑文下方的部分,这里指的是南禅寺中刻有碑文的地方。
  6. 薄游:简短的游览。草草:匆忙的样子。
  7. 远思:远大的思绪。
  8. 烟树:烟雾缭绕的树木。
  9. 数僧:几个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南禅寺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南禅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锡山舟泊似荒村”,描绘了诗人在锡山的舟泊之地,如同一个荒废的村子。这种描绘既表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熟悉,也体现了他的孤独感和失落感。
    次句“微服南禅古迹存”,说明诗人虽然身着便装,但仍然能够感受到南禅寺的历史遗迹。这种感受源于他对南禅寺的深入了解和情感联系。
    第三句“壁上姓名今已远”则表达了诗人对南禅寺中曾经出现过的人物的怀念之情。他感慨这些人物现在已经远离了他,只能在壁上的姓名中寻找到他们的影子。
    第四句“碑阴人物了能言”,进一步描绘了南禅寺中刻有碑文的地方,以及这些碑文中的人物。诗人通过这些文字,仿佛听到了他们的言语,感受到了他们的风采和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游览过程和感受。他描述了自己如何匆匆地游览,如何深深地思考着远处的风景和内心的思绪。他感受到了山的威严和自己的渺小,感受到了风的力量和他的心境。
    最后一句“携手出门烟树密”,描绘了诗人与几位僧人一起走出寺庙的情景。这里的“烟树密”既是指周围的景色,也是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