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洲有诏翊储宫,妙选欢传有古风。
鹤禁共看周八士,狐裘记取国三公。
年华春早鸡声里,博望秋严霜气中。
入侍缉熙传圣学,四书隽永事何穷。
【解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前六句写东宫的盛况,末联写入侍东宫,学习圣学,“四书隽永事何穷”一句,概括总结了作者入仕以来的主要活动。
【答案】
①瀛洲:即中土或中原地区。②诏翊储宫:皇帝下韶书给太子居住的地方叫“宫”,翊是辅佐的意思,所以称太子所居之地为“翊宫”。③周八士:指周文王、武王时的贤臣周公旦(周太公)、召公(周太保)和南宫括等八个大臣。④狐裘记取国三公:指《左传》中的典故,晋献公欲将女儿嫁给秦穆公,穆公不从,晋君怒曰:“晋国有二孤:其舅齐衰而吊之,天乃雨,反也;秦姬视其骈胁,泣而归之,亦雨,非忧矜也。”后以“狐裘”、“三公”比喻恩惠。⑤缉熙:光明照耀的样子。⑥博望:汉宣帝时,车千秋拜为交趾太守,治理郡政,教化百姓。后以“博望”称颂地方官员。⑦隽永:《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西汉初年,武帝即位后,征求儒士们的意见,董仲舒建议:“今王道未至,故圣人之道犹龙蛇也。……孔子作经,先正名而后引伸之。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是说,现在帝王的德行还没有达到最高的境界,因此圣人的道理还像龙蛇一样潜藏着。孔子作经,首先把名分定得恰当,然后才能引申它。名分不正确,那么言辞就不能顺理成章地表达出来,言论不能顺理成章地表达出来,那么事情就不能成功。
译文:
瀛洲有诏令扶持太子,选拔贤良辅弼太子,这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做法。
我有幸进入鹤禁观看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贤臣周公旦、召公以及南宫括等人的画像。
他们被尊为国三公,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景仰。
春天里,鸡鸣报晓,万物复苏;秋天里,霜气浓重,草木凋零。
我在东宫进奉皇上,学习圣人学说,学习四书五经,这是多么长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