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窥齐物论,懒赋畔牢愁。
浮世梦槐国,虚名种橘侯。
有身俱有患,无累即无求。
不啻如今足,何如取次休。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为宋代诗人陈师道。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应的译文:
熟窥齐物论
熟(熟悉、精通)窥(仔细观看)齐物论:这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一,主张“万物一体”,认为万物之间并无本质区别。这里指的是深入理解并实践“万物一体”的思想。懒赋畔牢愁
懒(不乐意或不愿意去做)赋:指创作诗歌。畔:通“伴”,指与某人共同经历。牢愁:形容深深的忧愁。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创作诗歌的厌倦和无奈。浮世梦槐国
浮世:人生,世俗。梦槐国:梦境中的国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这里表达了对现实人生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理想国度的向往。虚名种橘侯
虚名:空有名声,没有实际价值。种橘侯:种植橘子的人,古代以种植橘子著称的地方称为橘县,因此也泛指种植橘子的地方。这里表达了对于虚名的追求和执着,以及对于实际利益的忽视。有身俱有患
有身:拥有生命或身份。俱有患:都存在困扰或问题。这句话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生活困难的感慨。无累即无求
无累:没有拖累或烦恼。无求:不追求名利等物质利益,保持内心的平和。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不啻如今足
不啻:不仅、不止于。如今足:现在的满足感。这句话表达了对现状的满足和对过去的怀念。何如取次休
取次:随意、随便的意思。休:停止、休息。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生活理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名利、名誉等方面的深刻理解。诗中充满了哲理,既有对现实的批评,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其豁达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精神风貌。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气,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