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投闲袖久通,何妨搔首鬓如蓬。
故人索我形骸外,春事开予笑语中。
别去未几情似阔,诗成倏至福何洪。
倦从远役宁株守,人讶相从臭味同。
【注释】
①次韵:诗中“次”是应和的意思。②塾:学校,指学府。③何妨:不妨。④搔首:搔头。⑤形骸外:精神、思想之外。⑥开予:给我。⑦倏:忽然。⑧株守:固守,不出去。⑨相从:相互交往,在一起。⑩臭味同:志趣相同。
【译文】
我老了又闲居在家很久了,为什么不能挠挠头头发蓬乱?
我的老友向我索要形体之外的思想,春天里他给我以笑语的启发。
分别不久,感情像宽阔的河流一样深广,诗作很快地完成,福气也像洪水一样浩荡。
厌倦长途跋涉,宁愿固守家乡,人们的讶异使我感到与他们志趣相同。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冬,诗人在故乡山阴(绍兴)与友人卢康伯别后,应其求赠之作。诗前半部分写友情,后半部分述志趣。
起联两句写自己因年事已高,而久处闲职,故有投老之叹。但并不因此而颓唐,而是仍能自得其乐。颔联写朋友对自己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有所作为,而自己则乐于接受。颈联写自己的诗才横溢,朋友因此高兴,并认为他的诗如春水般源流不断,令人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尾联写自己远离官场,安享天年,朋友对此也感到惊喜,因为人们常将隐居者看作品德不高的人。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认识,即“老而益进”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