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归儿住可胜悲,儿第亲存各不知。
一世苦心天乞与,百年荣养圣垂慈。
共传义激投簪语,合见恩除从橐时。
不及联书朱氏母,可怜惟赋挽歌词。

这首诗是诗人为他的外祖父万侍郎的母亲钱氏所写的挽词。诗中表达了对母亲去世的哀痛之情,同时也赞美了母亲的一生和恩泽。以下是逐句释义:

  1. 亲归儿住可胜悲(我回到了故乡,但内心却充满了悲伤)
  • 亲归:回家,回归故土。
  • 儿住:子女居住的地方。
  • 可胜悲:非常悲伤。
  1. 儿第亲存各不知(我的子孙们虽然知道母亲还在世,但他们并不知道母亲的存在)
  • 儿第:儿子们的住处。
  • 亲存:母亲健在。
  • 各不知:各自不知道。
  1. 一世苦心天乞与(母亲一生都在辛勤劳作,仿佛是在乞求上天赐予她)
  • 一世:一生。
  • 苦心:辛勤努力的心。
  • 天乞与:像乞求上天的恩赐一样。
  1. 百年荣养圣垂慈(母亲度过了长寿的一生,得到了圣人的关爱)
  • 百年:一百岁。
  • 荣养:享受着荣耀的生活。
  • 圣垂慈:圣人给予的慈爱。
  1. 共传义激投簪语(我们一同传颂义气,激动地谈论此事)
  • 共传:共同传诵。
  • 义激:义气激发。
  • 投簪语:扔掉发簪来讨论或谈论此事。
  1. 合见恩除从橐时(应该看到皇帝除去恩宠,恢复常态时的情景)
  • 合见:应该看到。
  • 恩除:恩惠消除。
  • 从橐时: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1. 不及联书朱氏母,可怜惟赋挽歌词(我无法与妻子一起撰写关于朱氏母亲的诗文,只能写挽歌来表达哀伤)
  • 不及:无法。
  • 联书:共同撰写。
  • 朱氏母:朱氏的母亲。
  • 惟赋挽歌词:只有写挽歌来表达哀伤。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母亲钱氏所写的挽词。诗人通过描绘母亲的一生和她的恩泽,表达了对她的敬仰和哀伤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回忆和感慨,展现了家族的荣耀和亲情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