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常如僧逃火宅,天与渊泉谁识测。
我今亦是闲散人,何日跻攀临峭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所作,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解释:
“奉常如僧逃火宅” - 这句诗意味着奉常(指苏轼)像一位僧人一样逃离了人间的繁华世界。”火宅”在佛教中指的是充满烦恼的世界,这里比喻世间纷扰和喧嚣。
“天与渊泉谁识测” - 这句话表达了对自然和天地的感慨,似乎在说天地之间的奥秘无人能够理解或测量。”识测”在这里可能是指认识和理解的意思。
“我今亦是闲散人” - 诗人现在是一个闲散的人,没有固定的工作,生活状态较为轻松自由。”闲散人”指的是没有固定职业或忙碌生活的人们。
“何日跻攀临峭壁” - 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攀登险峰的渴望和期待。”跻攀”意味着攀登或向上努力。而”临峭壁”则形象地描绘了攀登的过程,给人一种挑战和探险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一种超然和豁达的态度。通过描绘奉常的形象和他自身的感受,诗人传达了一种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和对于自然的亲近之情。同时,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激情和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