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怜我学锄耰,寄与花栽一一收。
莫道芭蕉失寒暑,凤仙宜夏蓼宜秋。

幽人怜我学锄耰,寄与花栽一一收。

莫道芭蕉失寒暑,凤仙宜夏蓼宜秋。

注释:幽人(指作者的朋友):隐居的人。怜(lián)我:同情我、怜悯我。学锄耰(zhú ōu):学习耕种的活儿。一(yì)一:一个一个;逐一。寄与(jì yǔ):寄赠给我。种花:种植花朵。一一收:全部收下。芭蕉(bā jiáo):一种植物,叶子大,有长柄,开白色或粉红色的花,果实可食用。寒暑:指季节变化。凤仙(fèng xīn):一种植物,花有香气,红色,夏季开花,秋季结实。蓼(liào):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花序头状,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种子黑色,入药。宜:适宜。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戏作”二字来看,诗人似乎并非真的在种植花草,而是在开玩笑、游戏。然而,从诗中“种花”、“收得”等字眼来看,他确实也在认真地做这些事。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做呢?这或许可以从他的友人潘济叔那里得到一些线索。潘济叔曾对他说,他在潘家花园里种了很多花草,而诗人正好想在这里寻找一株适合自己栽种的花草。于是,他就决定亲自去潘家花园寻找合适的花草来栽种。这首诗就是他在潘家花园里寻找花草并种下的写照。

诗的前两句是说,幽居之人怜我学习耕种,寄给我各种花草,让我一一栽种下去。后两句则是说,你不要以为只有芭蕉才适合夏天种植,其实凤仙也适合夏天种植;你不要以为只有蓼适合秋天种植,其实它也适合秋天种植。也就是说,无论什么花草,只要适合自己的环境都可以种植。这里的“怜”、“寄”、“一一”、“寒暑”都是双关语,既指实际的动作,也暗指诗人的心情和感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