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聊记凤山游,仿佛东林水石幽。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
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小诗聊记凤山游,仿佛东林水石幽。”
  • “小诗”指的是简短的诗歌。
  • “聊”表示姑且或随意地。
  • “记凤山游”可能是指记录在凤凰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游玩。
  • “仿佛”形容似乎或者好像。
  • “东林”通常指的是佛教寺院,这里可能指的是附近的一个寺庙。
  • “水石”指水中的石头,这里形容环境的清幽。
  • 整句意思是用简短的诗歌记录下凤凰山的游历,环境宛如东林寺中水边的石头一样幽静。
  1. “已愧高僧与摹刻,更烦诸老数赓酬。”
  • “已愧”表示惭愧,因为无法与高僧相比。
  • “高僧”指高僧大德,即有德行的高僧。
  • “摹刻”意为复制或雕刻。
  • “更烦”表示更加烦恼或麻烦。
  • “诸老”指多位老者,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行。
  • “数赓酬”中的“赓”通“赓”,意为连续不断地进行。
  • 整句表明作者感到惭愧,因为他不能像那些高僧大德那样精湛地复制或雕刻。同时,他也请求这些老者能够继续不断地给予他回应和鼓励。
  1. “簿书底事长遮眼,林壑何人肯转头。”
  • “簿书”通常指的是官方文书、文件工作。
  • “底事”意为为何、什么原因。
  • “长遮眼”意味着长时间地挡住了视线。
  • “林壑”是山林与沟壑的意思,形容自然景观。
  • 整句意味着由于大量的公文事务,使得作者的眼睛被长时间遮挡,以至于难以欣赏山林的美景。
  1. “会待从公白莲社,杖藜来往亦风流。”
  • “会待”意为等待。
  • “从公白莲社”中的“从公”可能指的是某个团体或组织。
  • “白莲社”可能是指以莲花为象征或主题的文学艺术团体或聚会。
  • 整句表达的是作者期待将来有机会参加这个以莲花为主题的白莲社,届时他将拄着拐杖(杖藜),自由自在地往来于其中,享受其带来的文风和情趣。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繁忙的公务中感受到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文人对于诗意生活与自然之美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