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度来敲九不应,隔篱空见竹青青。
不知池里黄金鲫,听讲楞伽几卷经。

《书北庵门》是宋代诗人许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逐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原文
    十度来敲九不应,隔篱空见竹青青。
    不知池里黄金鲫,听讲楞伽几卷经。

  2. 诗句解读

  • 十度来敲九不应: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多次尝试拜访而未能得到回应的情况,”十度”和”九不应”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努力未果。
  • 隔篱空见竹青青:诗人站在围墙之外,隔着篱笆只能看到竹子的绿色,这里的”隔篱”和”空见”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 不知池里黄金鲫:诗人不知道池塘里是否有金色的鲫鱼,这句话既是一种好奇也是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出诗人对于现实的一种迷茫和不确定。
  • 听讲楞伽几卷经:诗人在听别人讲解楞伽经时,只听到了几句话,可能是因为对方讲得太快或者内容太深奥,无法完全理解。
  1. 关键词解析
  • 十度九不应:这里的“十度”可能是指某种频率或强度,而“不应”则表示没有回应或拒绝。这可能是诗人对某人的态度或行为的比喻,表达了强烈的不满或失望。
  • 隔篱空见:这里的“隔篱”可能指的是物理上的隔断,如墙;“空见”则表示虽然能看到但无法接近或参与。这可能反映了诗人与某人之间距离感或隔阂感。
  • 池里黄金鲫:这里的“池里黄金鲫”可能是对池塘中鲫鱼颜色的形容,也可能暗指池塘中生活着珍贵的事物,如珍珠般珍贵的鲫鱼。
  • 听讲楞伽几卷经:这里的“听讲楞伽”可能是指学习或讨论楞伽经;“几卷经”则表示数量不多或篇幅不长。这可能是对某种知识的掌握程度或深度的一种描述。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诗人通过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和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

《书北庵门》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画,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观察。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