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如练月如霜,六月舟行亦自凉。
骢马何为轻去国,锦衣不害数还乡。
高才落落邦之杰,令问洋洋民所望。
城上望公公更远,人间今日日何长。
【注释】
清河:指黄河。练:白绢。月如霜:指皎洁的月光。骢(cōng)马:良马。轻去国:意谓轻易离开国都。锦衣:华贵的官服。令问:美名。洋洋:广大无边的样子。城上:指城外。公:指诗人自己。
【译文】
清河之水宛如白色绸带,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六月里乘舟行旅,也觉凉风习习。
为何要骑骢马轻离故土,穿上锦衣却多次回到家园?
你高超的才能是邦国之才杰,你美好的名声是百姓所向往。
城外的楼台望乡更让人心酸,人间今昔,日子过得真慢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三年(768)秋。当时诗人任监察御史。正夫即正受,与诗人为同僚。郓州,治所在今山东东平一带。诗中以送别友人正受赴郓州而作。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开头两句:“清河如练月如霜,六月舟行亦自凉。”这是对送别的地点、时间及环境气氛的描绘。“清河如练”形容河水澄澈明净;月如霜,则说明天气已经很凉了;“六月”点明时令;“舟行亦自凉”,则说明水路虽远而凉风习习,使行船感到舒适。这两句是说诗人在清河岸边,看着如练的河面和皎洁的月光,听着阵阵清凉的江风,心中不禁生出一种愉悦之感。
接下来两句:“骢马何为轻去国,锦衣不害数还乡。”这里诗人以骏马自喻,说自己像一匹千里马一样,本可以驰骋千里,但因身负重任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同时诗人又表示自己虽然身在远方,但却时时惦念着故乡和亲人。
“锦衣不害数还乡”,“锦衣”指官服,“数还乡”指经常回家看望亲友。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情的矛盾心情:一方面,他身在异乡,不能常常回家看望亲人;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能够经常回家探望父母。这种矛盾情绪,正是人们对于离别时的复杂感受的真实写照。
第三句:“高才落落邦之杰,令问洋洋民所望。”这两句诗赞美了正夫的才能和名声。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一个成语“落落邦之杰”。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里的“落落”指的是卓越不凡的意思。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正夫的才能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壮观,令人敬仰。而他的名声也同样广为人知,受到百姓的普遍赞誉。
最后两句:“城上望公公更远,人间今日日何长。”“城上”是指城外的高楼上,“公公”则是诗人自称的谦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从城外高楼上遥望家乡,只见距离越来越远;而人世间的时间却过得很慢。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复杂心情和对于时间的感慨。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之一——善于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