缥缈飞楼倚太清,危栏一瞬尽沧溟。
世途忽忽与时异,水色溶溶依旧青。
夷夏固知归禹画,幽燕何事属戎庭。
草莱贱策无津致,空想秋风涕泗零。

【注释】

缥缈:高远。

飞楼:高楼。倚太清:高耸直指天穹。

沧溟:沧海或溟蒙,这里指大海。

世途:人间道路、尘世道路。

夷夏:中原与边疆。禹画:传说中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州。

幽燕:指今北京地区。戎庭:即边陲、边疆。

贱策:卑微的策略,指自己的策略。无津致:没有达到目的。

秋风:这里借指时事政治。涕泗零:眼泪和鼻涕流下来。

【赏析】

《登楼》是一首咏史抒怀诗,作者通过登楼望远抒发自己对时局的感慨。首句写登楼之景,次句写登楼之思,末两句写登楼之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缥缈飞楼倚太清,危栏一瞬尽沧溟。”写诗人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只见茫茫海天一色,令人心胸开阔,感慨万千。“缥缈”形容楼高云淡、虚无缥缈的景象;“倚太清”则是指楼高耸入云霄,仿佛要依傍在天空之中;“沧溟”泛指海洋或辽阔的天空,这里用来形容无边无际的大海。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使人感受到诗人登高远望时的豪情壮志。

颔联“世途忽忽与时异,水色溶溶依旧青。”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感慨。“忽忽”形容时光流逝迅速,世事变迁无常;“溶溶”形容水波荡漾、清澈见底。这句诗通过对比古今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颈联“夷夏固知归禹画,幽燕何事属戎庭。”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这里的“禹画”指的是大禹治水后划分的九州版图,象征着国家的疆界;“戎庭”则是指边疆之地。诗人通过对比古今变化,表达了对国家疆界的担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

尾联“草莱贱策无津致,空想秋风涕泗零。”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反思。“草莱贱策”指的是卑微的建议或策略,而“空想秋风”则是指空有满腔热情却无人理解;最后,以“涕泗零”收束全篇,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哀怨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登楼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担忧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壮丽的自然景象,又有深沉的历史情怀;既有对国家疆界的关注,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值得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