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却度石头溪,万事伤怀欲泪垂。
谢氏游山行着屐,严公送酒立还诗。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赠花卿》组诗中的一首。全诗写送花卿赴任的饯别场面,通过与友人的交谈,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之情。
“过石头镇寄文渊”一句,交待了题中“寄”字所指的“文渊君”,也就是诗中之“君”字所指的人,即花卿。“文渊”当指花卿的号,因为古人有称字而不称名的习俗,所以此处不直接说“寄文渊君”,而是说“过石头镇寄文渊”。
首句“夕阳却度石头溪”,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环境,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铺垫。“夕阳”点出了时令,“过石头镇”表明了诗人当时所在的地方。“石头”,地名,在今四川省合江县西。“溪”即“水”,“却”是退却的意思。这一句的意思是:夕阳西下,我退却而过了石溪。这里既写出了诗人的行程和心情,又暗示了他与花卿分别时的伤感情绪。
“万事伤怀欲泪垂”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送别的气氛,并把诗人的伤感之情推向高潮。“万事”指一切,包括作者所走过的路程、所经历的风霜雨雪等等,也暗指了作者自己的仕途坎坷、报国无门;“伤怀”是指忧伤、哀愁;“欲泪垂”是说眼泪快要流下来了。这一句的意思是:面对这一切,我心中充满了悲伤,几乎要流泪了。这是全诗感情最为强烈的一句,也是最能够体现诗人情感的句子。
第二联是送别诗中常见的内容:饯别宴会上,主人向宾客敬酒劝勉,宾主互表衷肠,相互祝愿。“谢氏游山行着屐”,说的是诗人的朋友谢氏(可能是诗人的朋友谢观)到山上游玩。谢观字季蒙,曾任蜀郡从事。他喜爱游览山水,曾作《游蜀山二首》以自娱。“屐”是一种鞋,用木制成底,上面装木板。屐是穿在鞋里的,穿屐登山可以防止山路滑脱。这一联的意思是:谢氏喜欢游览山水,常常到山上去穿屐行走。“严公送酒立还诗”,指的是诗人的朋友严武。严武任剑南节度使、东川节度使,官至检校太尉,封南阳郡王。他在成都建武亭馆于浣花溪畔,常邀集文人雅士来此饮酒赋诗。这一联的意思是:严武送酒给我,我回赠一首诗,表示感谢。严武送酒这一举动,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又显示了诗人的豪迈情怀。
“谢氏游山行着屐,严公送酒立还诗。”这两句诗既描绘了友人的风采,又烘托出诗人的豪迈情致,为下文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尾联“谢氏游山行着屐,严公送酒立还诗”一句中的两个典故,都出自《汉书·扬雄传》:“蜀有严君平,学天文于司马子微,得其精奥。后司马相如将使西南夷,喻君平曰:‘五日之行,不知何处?’君平曰:‘吾西去卓氏时,卖卜于成都市中,购金归,因自铸以为币,今富可至豆人矣!’司马相如乃以为黄头郎。后司马相如将出使,喻君平曰:‘吾昔从君学天道,今将西入巴蜀,顾方乏路费,愿以十五万元奉送。’君平笑曰:‘吾闻市道之中,易涨易消,五日之市,不能终朝,是以富贵多士,贫贱寡友。君何不调乎?’司马相如乃辍币而去。……严君平者,蜀人也,少学杂艺,好音律,长而通五经,善相剑术。……严君平居贫积书,不为人知。后游成都传舍(客舍),载盐乘駃(小车),卖饼老母(卖饼的老人)前过,谓买臣曰:‘我严君平。’买臣奇之,请焉。君平曰:‘子何受而问焉?’曰:‘君前倨(傲慢)而后恭,予甚丑之。且以君试为我顾视久(看很久),何前倨而后来恭乎?’君平笑曰:‘子何以识我哉?我本寒微,以君之故颇得财。今子富食甘衣美矣,而相工言我骨法似唐举(战国时期秦国相工)者也!’于是卖卜钱百二十万,遂去。……严君平见人有颜色不善者,意恶之。故人有颜色不善者,皆去之。”这两段故事,不仅反映了严武的慷慨解囊和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而且体现了诗人对这两位朋友的怀念之情。
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话,但是每一句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充分显示了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