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满耳说宣城,入境云烟照眼明。
过雨偏浓千嶂碧,未秋先冷数溪清。
细看菡萏波间色,时听绵蛮竹里声。
不是多才谢公子,江山犹解发吟情。

宁川

平生满耳说宣城,入境云烟照眼明。

过雨偏浓千嶂碧,未秋先冷数溪清。

细看菡萏波间色,时听绵蛮竹里声。

不是多才谢公子,江山犹解发吟情。

注释:

  1. 宁川:《全唐诗》中无《宁川》诗作,应为误录或笔误。这里可能是作者的别名或号。
  2. 平生:指整个生活,一生。
  3. 满耳:全部,尽皆。
  4. 宣城:指宣城郡,即今安徽宣城市一带。
  5. 入境:进入宣城郡境内。
  6. 云烟:云雾和烟雾。
  7. 照眼:使眼睛明亮。
  8. 过雨:下过了雨。
  9. 偏浓:特别浓厚。
  10. 千嶂碧:形容山峰苍翠欲滴,如碧绿的屏障。
  11. 未秋先冷:还没到秋天天气就变得很凉。
  12. 细看:仔细观察。
  13. 菡萏:荷花的别称。
  14. 绵蛮:轻柔而连绵的声音。
  15. 谢公子:指唐代诗人李白。李白有《赠汪伦》一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处用以自比,表示自己并不比李白逊色。
    赏析: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宣城的喜爱之情。诗人在进入宣城郡境内后,被那里的山峦、云雾和清新的空气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也听到了鸟儿的歌唱和溪水的流淌声,这些都让他感到十分愉悦。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更加期待着宣城的美景能够带给他更多的灵感和创作动力。因此,他决定深入地去了解宣城的历史和文化。他在宣城的日子里,不仅欣赏了美丽的山水风光,还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传说。这些经历都让他对宣城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尽管诗人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从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宣城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源自于他对宣城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热爱。同时,诗人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才华与宣城之间的互动来展现他对宣城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复杂而深刻的,既有赞美之情也有依恋之意,既有欣赏之美又有怀念之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