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年来已饱更,百年今夕两分平。
窗间蜡炬偎人暖,瓶里梅花照眼明。
瓦屋三间聊足喜,鬓霜千丈总堪惊。
明朝同上西山望,应有江湖春水生。
【注释】
戊子:宋宁宗庆元元年。除夕(除夜):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即春节。陈简斋:作者的朋友名陈师道。除夜:春节前夕。饱更:经历了世事的沉浮。百年:指人的一生。今夕:今天,今夜。两分平:一半平静,一半不平。窗间:窗户旁边。蜡炬:蜡烛。偎人暖:蜡烛的微光温暖着人。瓶里:瓶中。梅花:指梅花香,象征高洁。照眼明:香气逼人,眼睛也感到亮堂。瓦屋三间:简陋房屋。聊足喜:聊以自慰,勉强值得高兴。鬓霜千丈:形容头发已经白了,十分之长。惊:吃惊,惊讶。明朝:明天。同上西山望:一同到山上去观看。应有江湖春水生:应该看到春天的江水在流淌。
【赏析】
《戊子除夕追和陈简斋除夜一首》是南宋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此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冬。这首诗写除夕之夜与朋友欢会,并抒发了壮志难酬、年老多病的悲愤之情。全诗结构谨严,首尾照应,语言朴素自然,情意深厚真挚,是一首优秀的作品。
诗的前半部分写除夕之景,后半部分抒己之情怀。前六句写除夕之景,后两句写除夕之情。前六句写除夕之景,先点时间——除夕;次写人物——朋友陈师道;再次写环境——窗边有烛;然后写室内陈设——有梅瓶;再写室内情景——有梅的香气;最后写室外景象——天已大亮。后四句写自己除夕之夜的心情:一是庆幸,二是惊讶;三是惋惜,四是期盼。
“世事年来已饱更”一句,说人世经历多年沧桑,已经饱经风霜。“百年今夕两分平”,说人的一生在今晚就要结束,而世界又恢复了平静,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不满。“窗间蜡炬偎人暖,瓶里梅花照眼明”两句,写室内情景。窗边的蜡烛发出微光,给室内带来一片温馨;瓶里的梅花香气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写出诗人在朋友家中过节的惬意心情。
下两句写自己的心情:“瓦屋三间聊足喜,鬓霜千丈总堪惊。”瓦房虽小,足以满足自己的心愿,然而头上白发如霜,岁月不饶人啊!“鬓霜千丈”一语双关,既写出自己的衰老,也暗含着对国家大事的忧虑,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
“明朝同上西山望,应有江湖春水生”二句写诗人的期盼之情。诗人想象明日清晨,两人将一同登上西山远眺,希望能看到春天的江水在流淌,以此寄托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