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春山紫翠堆,楚东征吏又重来。
是中正好觅佳句,扪腹自怜无此才。
【注释】
至德:即“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古原草送别”。
至德春山紫翠堆:春天的山野,一片片的紫花和碧绿相间。
楚东征吏又重来:指作者在楚地当官时,又来到这里。
是中正好觅佳句:这地方正适合作诗。
扪腹自怜无此才:扪(men)肚子自我怜惜,没有这种才情。
【赏析】
《古原草送别》,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茂盛的景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及人生短暂的感慨。
首句写景:“至德春山紫翠堆。”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山野繁盛、色彩斑斓的画面。“至德”是唐代宗室李亨的年号,这里用作诗题,既表明作者所写之诗与唐玄宗有密切的关系,又点明诗歌的主旨是颂扬至德皇帝的圣德。“春山紫翠堆”一句,生动传神地勾画出了春山的色彩和气势。
次句抒情:“楚东征吏又重来。”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唐肃宗时期,因得罪权臣,被贬到遥远的江陵当司马。此时,他再次来到了曾经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楚地,不禁感慨万千。“又重来”三字,不仅表现了他此时的心境,也暗示了他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
第三句进一步抒发情感:“是中正好觅佳句。”在这里,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些优美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然而,他却自嘲地说:“扪腹自怜无此才。”这句诗不仅表现了他对自己才华的自嘲,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山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中的一种矛盾心理——既向往美好的事物,又感到自己无法达到那种境界。因此,它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深刻的人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