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栏遥望贺家湖,千顷波光半欲芜。
试问青铜未消蚀,西湖得及此间无。

望湖亭

倚栏遥望贺家湖,千顷波光半欲芜。

试问青铜未消蚀,西湖得及此间无。

注释:

  • 《望湖亭》:这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诗人站在望湖亭上远眺贺家湖,湖水波光粼粼,仿佛要被荒草覆盖。诗人心中不禁产生疑问,西湖是否也经历了这样的命运?
  • 倚栏遥望贺家湖:诗人站在望湖亭上远眺贺家湖,湖水波光粼粼,仿佛要被荒草覆盖。这里的“倚栏”指的是站在望湖亭上,而“遥望”则是从远处观看。
  • 千顷波光半欲芜:意思是说,湖面上有大片区域已经长满了杂草,只有很少的部分还保持着清澈的光泽。这两句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与沧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试问青铜未消蚀:这里的“青铜”指的是古代的铜器,而“消蚀”则是指腐蚀、磨损。诗人在问自己,这些古老的铜器是否也遭受过类似的灾难,是否也像湖面一样被荒草覆盖。
  • 西湖得及此间无:这里的“得及”表示能够赶上或经历的意思,而“此间”则指的是这个特定的地点。诗人通过对比西湖与贺家湖,表达了对西湖命运的担忧,是否也面临被荒草覆盖的危险。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歌。诗人站在望湖亭上,远眺贺家湖,看到了湖水波光粼粼的景象,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地方已经被荒草覆盖,只有很少的部分保持着清澈的光泽。这种景象引发了诗人的思考和疑问,他不禁在问自己,西湖是否也经历了这样的命运。

诗人通过对湖光山色、历史遗迹和季节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晴波如练碧浮空”一句,以练喻波,形象地描绘了湖水的清澈与宁静。此外,诗人还提到了一些古老的铜器和西湖的命运,通过对比两者,表达了对西湖命运的担忧,是否也面临被荒草覆盖的危险。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维护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不要让它们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