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如蛾唱更悠扬,透縠穿纱喙许长。
莫倚传呼工噬啮,须知十月有清霜。
蚊子嗡嗡声如蛾鸣更悠扬,透薄纱翅啄人喙子长。别倚传呼者工噬啮,须知十月有清霜。
注释:
- 蚊子嗡嗡声如蛾鸣更悠扬:形容蚊子发出的声音像蛾的叫声一样悦耳。
- 透縠穿纱喙许长:穿透薄纱的翅膀很长。縠(huò)指丝绸、薄绢等,这里比喻薄纱。
- 莫倚传呼者工噬啮:不要倚仗那些善于咬人的家伙。传呼者通常是指那些擅长咬人的昆虫,如蚊子、苍蝇等。
- 须知十月有清霜:要明白在十月也会有清冷的霜冻。这里的“十月”泛指寒冷的季节,提醒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蚊子的形象和特点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首先,诗人以“蚊子嗡嗡声如蛾鸣更悠扬”开篇,生动地勾勒出蚊子嗡嗡作响的形态,仿佛它们在歌唱一般。接着,“透縠穿纱喙许长”,进一步描绘了蚊子的翅膀轻薄如纱且长而有光泽的特点,形象而富有诗意。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对蚊子外形的描述上,而是通过“莫倚传呼者工噬啮”这一转折,巧妙地揭示了蚊子虽小但却有其生存之道和攻击性。最后,诗人用“须知十月有清霜”作为结尾,既呼应了开头的意象,又巧妙地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各有其规律,不可轻易忽视的道理。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蚊子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自然现象的联想与思考,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