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月临清夜,平分一半秋。
轮侵斜汉迥,色涌大江流。
皎皎惊飞鹊,亭亭喘卧牛。
一川寒练静,十顷素光浮。
碎彩通袁渚,馀辉谢庾楼。
翻思杜陵老,岸草泊樯舟。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喻良能的《试院中秋效诸进士作月涌大江流》的诗句,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

  • 团月临清夜,平分一半秋。

  • “团月”形象地描绘了满月的形状,如同一个完美的圆盘。而“临清夜”则表达了月亮在清澈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明亮。这里的“平分一半秋”意味着月亮把秋天分成了两个相等的部分,即上半个月和下半个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规律。

  • 轮侵斜汉迥,色涌大江流。

  • “轮侵”形容月亮的光辉仿佛一轮车轮般向四周扩散。而“斜汉迥”则描绘了月亮高悬于天空中的优雅姿态。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中秋节夜晚月亮的壮丽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美。

  • 皎皎惊飞鹊,亭亭喘卧牛。

  • “皎皎”描述了月光的明亮,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而“惊飞鹊”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下,喜鹊因惊而展翅飞翔的场景,增添了节日的气氛。接下来的“亭亭喘卧牛”则用“亭亭”(形容人或物挺拔、优美)和“喘卧牛”(指牛因劳累而喘息)来形容牛在月光下的宁静状态,体现了乡村夜晚的平和与宁静。

  • 一川寒练静,十顷素光浮。

  • “一川寒练”以“练”喻月,形容月亮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横跨在宽阔的河流之上。而“十顷素光浮”则进一步描绘了月亮的光辉如水波一般荡漾在水面上,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这里的“素光”指的是月亮发出的柔和光芒,而“浮”则强调了这种光芒在水中的流动感,让人感受到月光的柔美与诗意。

  • 碎彩通袁渚,余辉谢庾楼。

  • “碎彩”在这里可能是指月光如细碎的色彩洒向大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而“余辉谢庾楼”则表达了月光最终消散在高楼之中,为人们提供了片刻的安宁与舒适。这里的“谢”字可能是“谢绝”或“消散”的意思,表示月光最终离开高楼回到夜空中,让人们能够享受到月光带来的宁静与美好。

  • 翻思杜陵老,岸草泊樯舟。

  • “杜陵”通常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墓地,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而“岸草泊樯舟”则描绘了江边沙滩上散落的草木和停泊在岸边的船只,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这里的“泊樯舟”形象地描绘了船只静静地停在岸边的情景,而“岸草”则增添了一种自然、原始的气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捕捉了中秋节夜晚的美丽与宁静,同时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