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器交情素所敦,乃翁虽逝典型存。
不惟歆向皆书府,况复封胡是相门。
意气君方凌碧落,年龄我已到黄昏。
今晨镜里如膏沐,欢喜仁人有赠言。

【注释】

次何德器见赠韵:此诗是作者收到友人何德器送的《见赠韵》后写的答诗。德器,名不详,字子美,成都人。与作者交游甚密。此诗应作于元丰五年(西元一〇八二年)。

德器交情素所敦:德器与作者的情谊素来深厚。

乃翁虽逝典型存:我的父亲虽已去世,但父亲生前留下的榜样依然存在。

不惟歆向皆书府:不仅你向往的书都收藏在书房里。

况复封胡是相门:何况你的祖先又是宰相之家。

意气君方凌碧落:你志向高远,精神振奋,正好像直上云霄一样。

年龄我已到黄昏:我已经年老,如同黄昏时一般。

今晨镜里如膏沐:今天早上照镜子,就像涂抹着香膏一样。

欢喜仁人有赠言:我非常高兴,因为友人给我带来了赠言。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友人何德器送的《见赠韵》(见注)后写的答词。德器,字子美,成都人,与作者交游甚密。此诗应作于元丰五年(西元1082),其内容主要抒发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友人赠言的感激之情。

首联“德器交情素所敦”,点明题旨,即作者与德器的交往一直很深厚。“乃翁”指作者自己,表明自己虽然已经去世,但留给后人的影响和榜样仍然存在。这既表达了作者对先父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他对德器这位朋友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暗含了对德器将来能够继承先父遗志的期望。

颔联“不惟歆向皆书府,况复封胡是相门”,则进一步描绘了德器家族的背景和成就,既是对他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未来前程的祝愿。“不惟歆向”意为不仅仅如此,“皆书府”表示他的学识广博,“况复”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成就。“封胡”一词,出自《左传·庄公十二年》,原文为“吾闻之也:大者能两利而取天下,小者亦能两利而取一国。”这里用来形容德器的成就和贡献之大,足以使国家受益。而“是相门”则暗示德器家族在历史上曾经担任过宰相等重要职务,具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和良好的社会影响。

颈联“意气君方凌碧落,年龄我已到黄昏”,则是对德器人格品质和人生态度的描述。“意气”指的是豪迈的气概和精神风貌,“凌碧落”则形容德器志向高远,精神振奋,正好像直上云霄一样。“年龄”指的是自己的年龄,“我”与“黄昏”相对,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逝、接近晚年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德器仍然年轻、充满活力的羡慕和赞赏。

尾联“今晨镜里如膏沐,欢喜仁人有赠言”,则是对德器赠言表示感谢和喜悦之情的表达。“今晨”指的是现在早晨,“镜里”指自己的形象,“如膏沐”则形容德器赠言像涂抹了香膏一样,让自己感到格外的愉悦和满足。“欢喜”则是对这种喜悦情感的直接表达,“仁人”则代指德器,“有赠言”则意味着德器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使得诗人倍感欣慰和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的赞美、对德器个人成就的赞誉以及对自己的人生态度的表述,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对德器才华的钦佩以及对生活态度的积极乐观,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重。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历史长河中那些伟大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