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
幕中馀暇日,城上肆华筵。
卓立参天木,横陈扑地烟。
主人非独答,客笔不如椽。

韩尚书南涧公之从弟德文为东广常平上幕丙寅八月上旬护印迎

注释:丙寅,即天宝三年八月初一。东广,指洛阳。常平仓是唐朝的储备粮库,用于调节粮食市场供需,确保国家粮食储备。

译文:在三年前的秋天,我被召来担任洛阳的常平仓管理官。

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
注释: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秋天的开始,通常出现在九月初。而秋分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
译文:自白露过后一个月(即十月初),就将迎来秋分。

幕中馀暇日,城上肆华筵。
注释:幕中,指官府的内室。城上,指城墙之上。华筵,指华丽的宴会。
译文:我在衙门内闲居无事时,便登上城墙欣赏那华丽的盛宴。

卓立参天木,横陈扑地烟。
注释:卓立,高耸入云。参天木,高大茂盛的树木。横陈,摆放或散布。扑地烟,形容烟雾弥漫的样子。
译文:抬头仰望,只见那些高大茂密的树木直插云霄。地面上弥漫着一层厚厚的烟雾。

主人非独答,客笔不如椽。
注释:主人,指诗人自己(作者)。答,回答或答复。椽,屋檐下支撑房顶的木头,这里用作比喻。
译文:客人的笔锋不及屋檐下的椽木粗壮有力。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秋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白露一旬后,秋分三日前”,诗人用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时间背景,为下文描写秋天景色做铺垫。第二句“幕中馀暇日,城上肆华筵”,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衙门内闲居无事时的情景,登上城墙欣赏华丽盛宴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繁华景象。第三句“卓立参天木,横陈扑地烟”,诗人用形象的语言刻画了高大茂密的树木与弥漫的烟雾,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壮丽之美。最后一句“主人非独答,客笔不如椽”,诗人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客人笔力不足的感慨,同时也赞美了屋檐下椽木的粗壮有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