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劝农农亦耕,诏书那可废常行。
烟霞自避旌旗色,鱼鸟相疑金鼓声。
蝶急岂遑追梦觉,鸠闲犹强管阴晴。
忙中偷得须臾暇,聊借江山答太平。

【注释】

会昌:唐代方镇名。在今山西永济县西,是唐朝时河东节度使驻地。劝农:劝勉农业。农亦耕:即“农亦劝”。诏书:帝王的诏令。那可废常行:哪能废除。旌旗色:指旌旗上的五彩之色。鱼鸟相疑金鼓声:比喻农民对朝廷的疑虑和不满。蝶急岂遑追梦觉:像蝴蝶那样急忙追逐梦境而忘记醒来。鸠闲犹强管阴晴:像喜鹊那样闲暇时也还努力预报天气的变化。忙中偷得须臾暇:在忙碌中找着片刻闲暇。借江山答太平:借用山河来报答国家的安宁。

【赏析】

此诗为唐僖宗干符三年(公元879年)作于会昌。当时,唐宣宗死后,宦官田令孜掌握大权,朝政腐败,百姓困苦,诗人对此深感忧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写官吏不关心百姓疾苦,百姓照样耕种,皇帝的诏书也不能废除这种习俗。

颔联写百姓厌恶官场上的虚伪现象。诗人以烟霞自避旌旗色、鱼鸟相疑金鼓声作比,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百姓对官场黑暗的痛恨。

颈联写百姓们忙于应付官府的种种苛求,连做梦都在想着如何躲避官府的搜刮。

尾联写百姓们在繁忙中找到了片刻的闲暇,他们利用这个难得的时机去欣赏美丽的山河,用山水之美来表达对国家安定繁荣的祝愿。

全诗通过百姓的眼睛观察社会,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诗人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实地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感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首优秀的现实主义诗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