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流容派两江口,中有一城大如斗。
埤堞砖抏土藉隍,楼台瓦溃泥漫霤。
入言淮海初到时,江献其清山献奇。
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遗。
古藤阴下非眠处,肆言成谶终还悟。
末祸休冤黄绶欺,初谋已被儒冠误。
眉山处丧与得坎,朱崖儋耳全吾身。
孰知淮海造三昧,犹与眉山隔一尘。
【注释】
- 浔:指江西九江。流容派:即赣江,源出江西大庾岭。两江口:指赣江和抚河在九江汇合处。一城:指滕县古城。
- 中有一城大如斗:指滕县的城墙高大,如同一个大斗一般。
- 埤(pì)堞:低矮的城垛。砖抏:用砖砌成。土藉隍:填塞城壕。
- 瓦:屋顶。溃泥漫霤:屋顶瓦片破损,雨水漫流。
- 入言:进入滕县后对人说。淮海:泛指南方的水乡地区,此处指长江下游地区。初到时:刚进入滕县的时候。江献其清山献奇:江水带来了清甜,泰山送来了神奇。
- 彼私得之既以去:别人得到了这些好处后就离开了滕县。今幸存者皆其遗:现在的滕县都是被敌人所留下的地方。
- 古藤阴下非眠处:指古代滕县城的旧日景象,现在已无此景。非眠处:无法安身之处。
- 肆言成谶终还悟:任意地说话,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或结局。
- 末祸休冤黄绶欺:最后灾难降临于那些贪官污吏身上,他们因为贪婪而受到惩罚。黄绶:黄色印绶,代指官位。
- 初谋已被儒冠误:当初的计划已经被儒家礼法所误。
- 眉山处丧与得坎:指孔子在四川一带遭遇困难,又得到周文王的支持。处丧:遭遇灾难。得坎:遇到贵人帮助。
- 朱崖儋耳全吾身:指诸葛亮在南方隐居,最终保全了性命。朱崖:指海南岛。儋耳:指海南岛南部的崖州。
- 孰(shú):谁。三昧:佛教术语,指禅定的境界。犹:仍然。隔一尘:隔着一层尘埃。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经过滕县时所作,抒发了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
首联“浔流容派两江口,中有一城大若斗”,交代了自己从江西九江出发,一路来到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的滕县。滕县古城高耸入云,城墙高大,如同一个巨斗一般。诗人通过对滕县城墙的描写,表达了对滕县历史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颔联“埤堞砖抏土藉隍,楼台瓦溃泥漫霤”,进一步描绘了滕县的历史遗迹。这里所说的砖石垒砌的墙体、填埋城壕的泥土,都是当年滕县人民艰苦奋战的象征。而那些已经破败不堪的楼台瓦片,更是见证了滕县曾经遭受过的战火洗礼。诗人通过对这些遗迹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滕县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颈联“入言淮海初到时,江献其清山献奇”两句,诗人回忆起自己刚进入滕县时的所见所闻。当时,江水清澈甘甜,泰山也展现出了它的神奇魅力。这里的江水和泰山,都是滕县历史上的重要标志,它们见证了滕县的繁荣昌盛和自然之美。
尾联“彼私得之既以去,今幸存者皆其遗”两句,诗人开始反思滕县的命运。他发现,那些得到了利益的人们早已离去,留下的只是一些废墟和遗迹。这让他深感痛心和惋惜,同时也引发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古藤阴下非眠处,肆言成谶终还悟”,诗人通过想象自己在滕县古藤下的夜晚独坐,诉说着自己的心事。他认为自己的言语就像谶语一样,最终会被人理解和接受。这里的“成谶”一词,既是指预言的结果,也是对滕县历史的一种总结和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滕县的描写和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变迁的感慨和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滕县历史的评价,表达了对滕县人民的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