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忧民有古风,米盐亲省尚嫌慵。
衮衣天上归何晚,霖雨人间望正浓。
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
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
爱国忧民有古风
米盐亲省尚嫌慵。
衮衣天上归何晚,霖雨人间望正浓。
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
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
注释:
爱国忧民具有古代风格,米和盐亲自处理还嫌懒惰。
天边的王袍何时能归来,人间正期待着更多的雨水。
三少的官位虽然显赫,但五湖的心事却不肯轻易容纳。
头戴角巾,手扶藜杖,四处行走之处,我知道在云山的哪个重峦叠嶂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对赵宫保致政时的一首酬答诗。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心与忧虑,以及个人对于政治生活的淡泊态度。其中“爱国忧民”四句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而“三少官仪虽赫赫”,“五湖心事肯容容”两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赵宫保高官显爵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功名利禄的淡然看待。最后一句“角巾藜杖经行处,知在云山第几重?”以问句形式结束全诗,既体现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感,也增添了诗歌的哲思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