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坛前石崖路,忽见一曲清冷泉。
酒行到我不辞醉,安用了了分愚贤?
《游麻姑山九首其二桃花源》是宋代诗人曾巩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烟火的深深眷恋。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行尽坛前石崖路:描述诗人走过麻姑山的坛前石崖路,展现了山路的险峻和崎岖。
忽见一曲清冷泉:在经过一番艰难的行程后,诗人突然发现了一泉清冷的泉水,这是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胜景。
酒行到我不辞醉:诗人饮酒至醉,表现出他对这清冷泉的喜爱之情,不辞醉意地沉醉其中。
安用了了分愚贤?: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否只有少数人能够领略到这清冷泉水的美好,还是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智慧。
来时秋不见桃花:秋天时,原本应盛开桃花的地方却看不到桃花,可能是因为季节更替的原因,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空树寒泉泻石涯:描述了空无一人的树木和寒泉从石头上流下的景象,给人一种寂静、冷寂的感觉。
争得时人见鸾凤:这里的“鸾凤”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诗人希望在这清冷的泉边能够遇见这样的吉祥之物。
不教身去忆烟霞:诗人不愿离开此地,也不愿意让身外之事(如世俗繁华)干扰自己对这里的感悟。
赏析:《游麻姑山九首其二桃花源》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歌,通过对麻姑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中的语言朴实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景色的细腻刻画,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的哲理意味深长,反映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
曾巩的《游麻姑山九首其二桃花源》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展现了自然的美,也通过诗人的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启示读者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也要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然的美丽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