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亭崛起最高峰,无数遥岑翠扫空。
恐有谢公留屐齿,为开摩诘画屏风。
倚江杨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白红。
正欠渭川千亩竹,清阴分借赖邻翁。
新亭崛起最高峰,无数遥岑翠扫空。
恐有谢公留屐齿,为开摩诘画屏风。
倚江杨柳自高下,照水杏花能白红。
正欠渭川千亩竹,清阴分借赖邻翁。
注释
- 新亭:指一座新建的亭子,位于最高处。
- 翠扫空:形容山上的翠绿色植被覆盖得非常茂密,几乎把天空都给遮住了。
- 谢公:指的是晋代的文人谢安。谢安曾在山中留下脚印,后人称其“谢公”。
- 摩诘:即唐代画家张僧繇,他的画作被称为“画中有诗”。
- 渭川千亩竹:渭川是古代地名,此处用以指代一片宽广的竹林区域。
译文
新亭矗立在最高的山峰上,无数的远山青翠欲滴,仿佛被清扫一般,让天空也显得开阔。恐怕只有像谢安这样的文人雅士,才能在这座亭子里驻足,欣赏周围的美景,甚至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和墨宝。我在这里想象着张僧繇的画作,希望它们也能成为这座玉霄亭的一部分,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 倚江杨柳自高下:描绘了江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
- 照水杏花能白红:描述了水面上的杏花色彩丰富,白色和红色相间的美丽景色。
- 正欠渭川千亩竹:表达了对广阔田野中的竹子的渴望,希望这些竹子能够为玉霄亭提供清新的阴凉。
- 清阴分借赖邻翁:通过邻里的帮助,希望能共享这份自然的恩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玉霄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深厚情感。首句“新亭崛起最高峰”直接点明了亭子的地理位置和它的重要性,给人一种突兀而强烈的视觉冲击。随后的诗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特别是“翠扫空”、“酒池舞袖”等意象,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山峰的雄伟、海面的辽阔,还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扑面而来的清新气息。
诗的最后一句“正欠渭川千亩竹”则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和谐共生的追求。诗人不仅赞美了自然的美景,更通过与邻里之间的互动,传达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整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值得我们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