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霜一节感亲恩,褒诏东来耀里门。
孝敬自能通造物,否臧勿用较烦言。
灵椿未老须三釜,折桂归来共一尊。
须信倚门朝夕望,未容六馆驻何蕃。

【注释】

1.道传侄:作者的侄子。补:补任,任命。中国学:指国家的最高学府。2.“冰霜”二句:诗人对侄子寄予深厚的期望,希望他像冰霜一样坚韧不拔,能够报答亲人的恩情。3.“孝敬”二句:诗人认为,只有孝敬父母才能通达造化,而不要计较别人的是非好坏,要宽容大度。4.“灵椿”二句:诗人以“三釜”(古代容量单位)比喻侄子的学问和能力,希望他早日取得成就;“折桂归来共一尊”则表达了他对侄子的美好祝愿。5.“倚门”四句:诗人希望侄子能够在朝廷中受到重用,不必拘泥于六馆(古代官署名,指六部)之中,而是能够在朝堂上施展才华。6.“六馆”句:六馆是古代官署的名称,这里借指朝廷中的官员。何蕃:即何蕃卿,当时担任翰林学士之职。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送侄儿赴国子监就学的情景。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富有哲理意味。

首联点明送侄赴学的原因:“冰霜一节感亲恩”。这一句既表达了对侄儿的关心爱护之情,又暗含了诗人对侄儿的期许和鼓励。因为侄儿刚刚成年,正是需要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诗人希望他能继承家族的优良传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封建礼教的认同和尊重。

颔联进一步强调了对侄儿的期望:“褒诏东来耀里门”。这句表达了对侄儿未来前途的乐观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豪感。由于侄儿被朝廷任命为国子监生员,这对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因此诗人对此深感欣慰和骄傲。这一联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更是对封建社会的一种赞颂。

颈联转入对侄儿的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肯定:“孝敬自能通造物”。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侄儿性格特点的理解和期待。在封建社会中,孝顺是一种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诗人相信,只要侄儿能够做到孝敬父母,就能更好地理解世界,与万物沟通。这一联既赞美了侄儿的品质,也寄托了对他个人命运的祝福。

尾联表达了对侄儿未来的祝愿以及对朝廷的期盼:“否臧勿用较烦言”。这句话表达了对侄儿未来发展的信心,认为只要他能够坚守本心,不因外界的干扰而迷失方向,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朝廷政治环境的期待:一个清明的政治环境能够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侄儿未来充满信心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政治环境的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侄儿赴学的场景进行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家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通过具体的诗句和形象的语言,使得这首诗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