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聊解带,望塔谩驱车。
山屋潜花犬,沙溪泛叶鱼。
野僧朝自碓,牧子夜犹锄。
风景浑生意,尘劳尽扫除。
【注释】
庐山:在今湖北星子县西北。即事:指眼前景物。中:山中。
聊:姑且。解:脱下,解除。带:腰带。
塔:佛塔。谩:徒然,白白。驱车:驾车,坐车。
花犬:指花间嬉戏的狗儿。沙溪:水边的小溪。泛:浮游。
野僧:山野里的僧人。朝自碓(duī):清晨去舂米。碓,捣米的农具。朝:早晨。
牧子:放牧的人。夜犹锄:晚上还在耕地。锄,除草的工具。犹:还是,仍旧。
风景:山水、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色。浑:全,都。生意:生气,活力。尘劳: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赏析】
这首诗是庐山隐士陶弘景的闲情逸志之作。作者借写庐山美景抒发了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听泉聊解带”,诗人在庐山中听到泉水潺潺的声音,于是解开衣带,以解烦闷。“解带”二字,既写出了诗人因听到泉水声而心情舒畅,又点出他正在欣赏庐山的秀美景色。“望塔谩驱车”,第二句诗人眺望远处的佛塔,觉得它很渺小,于是不再乘车前往。“漫”字,说明诗人并不十分在意佛塔的大小,而是想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悠然自得之情。第三句“山屋潜花犬”,描绘了一幅山屋中花狗嬉戏的情景。第四句“沙溪泛叶鱼”,则是描绘了一幅沙溪上鱼儿翻腾跳跃的画面。第五句“野僧朝自舂”,写一位山野和尚正在舂米,表现出一种勤劳的景象;第六句“牧子夜犹锄”,则写一位牧童仍在夜晚辛勤劳作。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庐山的自然美景和隐士的悠闲生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